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小孩手腳會冰冷怎么辦?小孩手腳會冰冷如何改善?[圖]

小孩手腳會冰冷怎么辦?小孩手腳會冰冷如何改善?[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4 14:11 小孩手腳冬天暖手寶

很多人在冬天的時候都常常容易出現(xiàn)手腳冰冷的狀況,這其中就包括有很多小孩子,而小孩子的抵抗力又非常弱,所以許多家長對此都是非常擔心的,那么小孩手腳會冰冷怎么辦?小孩手腳會冰冷該如何改善?小孩手腳會冰冷是什么原因?

小孩手腳會冰冷怎么辦?小孩手腳會冰冷如何改善?(1)

1、小孩冬天手冷腳冷咋辦

天氣一冷,常常會感覺到手冷腳冷,這種情況尤其在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更多一些。不少父母都比較擔心這一點,都在詢問是不是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孩子手冷腳冷的情況。

2、小孩冬天手冷腳冷咋辦

1、適當穿衣

冬天,孩子穿的貼身內衣以吸濕、透氣、保暖的棉織品為佳,外衣稍寬大一點,利于氣血流通,四肢溫暖舒暢。孩子出門時要穿好大衣、戴上手套、帽子,腳上穿厚襪和防滑保暖鞋,但不能穿得太多、太緊,以免束手束腳影響寶寶活動,溫度太高也容易給孩子捂出病來。冬季宜穿深色衣服,研究表明,黑色衣服吸收太陽輻射為88%,軍綠色為57%,白色為20%,深色衣服能使身體多獲得一些熱量,有利于手腳暖和。

2、取暖器取暖

適當使用取暖器,使小手變得暖和。但要注意,寶寶從外邊玩?;貋?,小手凍得通紅時不能立即取暖,更不能馬上用熱水泡手,要等適應了室溫后,再去取暖。

3、飲食調養(yǎng)

在寶寶的膳食中適當添加一些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玉米、小米、紅薯、牛奶、肉、魚、蛋黃、動物肝臟、堅果、胡蘿卜、青菜等。此外可以適當給孩子補充一些鈣D,能幫助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和骨骼發(fā)育。營養(yǎng)好了,孩子自然能抵御寒冷的侵襲,手腳也會溫暖起來。

4、勤洗曬被褥

被褥經(jīng)過日曬后,被褥內的空氣含量增加,變得蓬松,提高了保暖性。另外保持干凈的被褥也能減少細菌對孩子的傷害。讓孩子蓋著曬過的被子,身子和手腳會覺得暖和舒暢。

3、手冷腳冷的主因

1、心臟衰弱,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

2、體內血液量不夠,血紅素和紅血球偏低。

3、血管中有阻塞,或發(fā)燒、感冒等都會影響大腦中樞神經(jīng),導致手冷腳冷。

4、交感神經(jīng)功能出了問題,使肌肉遇冷無法緊縮,產(chǎn)生熱能以耐寒。

4、手腳冰冷如何艾灸

1、艾灸命門穴

命門穴位置:取俯臥位,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與肚臍相平的區(qū)域。

艾灸方法:用艾條灸10到15分鐘,艾罐灸20到30分鐘,溫灸至皮膚稍見紅潤為度。每天灸一次,每月20次。

好處:命門穴是人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所宿之處,具有強腎固本之功效,經(jīng)常艾灸命門穴,可以溫腎壯陽,治療手腳冰涼,夜尿多等癥。

2、艾灸陽池穴

陽池穴位置:該穴位于腕背橫紋中,指伸肌腱尺側緣凹陷中。

艾灸方法:將艾條一端點燃,使其距離皮膚2到3厘米,以周圍皮膚有溫熱感,不灼痛為宜,每次灸10到15分鐘,每月連續(xù)灸10次。

好處:陽池穴是人體元氣運行的主要通道,通過艾灸,可以增強身體元氣,使元氣的運行更加順暢,輸送更為有力,可以有效達到四肢末端,從而對手腳起到很好的溫煦作用。

3、艾灸涌泉穴

涌泉穴位置:該穴位屬于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

艾灸方法:將艾條點燃后,靠近涌泉穴,施予溫和灸,以使穴位局部感到潮熱舒適為宜,每次灸20分鐘左右,每日或隔日灸一次,每月灸10次。也可以在每晚睡覺前,先用熱水泡腳,再點兩個艾條艾灸涌泉穴15分鐘。

好處:涌泉穴是人體重要的腎經(jīng)穴位。而腎陽虛人群容易出現(xiàn)手腳發(fā)涼的現(xiàn)象,艾灸涌泉穴對于改善怕冷癥有幫助。

4、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置:將腿屈伸,在膝關節(jié)外側有一塊高出皮膚的小骨頭,即外膝眼,從外膝眼直下三寸,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并攏,以中指中節(jié)橫紋為準,四指寬度即為三寸,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開一橫指處,就是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將艾條點燃,放置于穴位上,距離大約兩厘米,使溫熱感穿透肌膚,注意艾灸時讓艾條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fā)紅,讓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每周艾灸一到兩次,每次灸15到20分鐘。

好處:足三里穴是強身健體的萬能血,而艾條屬陽,用艾條熏這個穴位,可以去除脾胃寒濕,借助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作用,通過經(jīng)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的作用,對于改善手腳冰涼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5、艾灸大椎穴

大椎穴位置:人低頭時,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即為大椎穴。

艾灸方法:用點燃的艾條,正對大椎穴上翻,以患者能忍耐的熱度危險,溫和間隔灸;如果是身形肥胖的人群,可以用雙眼艾灸盒艾灸,身材偏瘦的人則用單眼艾灸盒,每次艾灸10到20分鐘。

好處:艾灸大椎穴也是治療手腳冰涼的首選,大椎穴屬于督脈,具有貫通督脈上下,通督行氣的作用,如果有感冒,過敏性疾病,頸椎病,艾灸大椎穴也是很好的治療方式。

6、艾灸神厥穴

神厥穴位置:該穴位于臍窩正中。即人體的腹中部,臍中央。

艾灸方法:使用方四眼艾灸盒,開始用兩根艾條熏,然后逐漸增加艾條根數(shù),循序漸進施灸,每次艾灸施灸在20到30分鐘,在穴位附近上下移動艾灸,熱度以自己適應為適宜。

好處:艾灸神厥穴有溫暖全身的功效,陽虛體質的人群艾灸該穴位可以很快打通任脈,改善手腳冰涼的現(xiàn)象。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