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營養(yǎng)科普 > 冬天吃什么食物養(yǎng)生?女性冬季養(yǎng)生喝什么湯?[圖]

冬天吃什么食物養(yǎng)生?女性冬季養(yǎng)生喝什么湯?[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9 17:34 冬天食物飲食養(yǎng)生

冬季是一個很適合養(yǎng)生的季節(jié),在冬季,人們除了要注意身體保暖以外,還要注意滋補,但是滋補不能過度,因為會加重肝臟的代謝負擔,這樣反而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冬季滋補身體要適當溫補。那么,冬天吃什么食物養(yǎng)生?女性冬季養(yǎng)生喝什么湯?

冬天吃什么食物養(yǎng)生?女性冬季養(yǎng)生喝什么湯?(1)

1、冬天吃什么養(yǎng)生

健康主食蒸著吃。選用紫薯、紅薯、土豆一鍋蒸做為主食食物多樣、顏色豐富,補充碳水化合物的同時讓我們得到了充足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值得一提的是紅薯中有大米白面中所缺的賴氨酸,可以和平常常食用的主食進行營養(yǎng)互補,而紫薯含有植物化學物質花青素,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土豆中則被譽為“第二面包”,是長壽之鄉(xiāng)的主食。

蔬菜蘑菇巧搭配。蔬菜是每餐必不可少的食物,可是采用炒的方式會使得油、鹽的食用量增加,讓健康大打折扣,采用焯水的方式處理蔬菜,再為蔬菜配以干煎的蘑菇,蘑菇的特殊鮮味與蔬菜相融合,讓菜品美味又不必使用油烹不健康的方式,在好吃的同時享受了蔬菜和蘑菇所帶來的營養(yǎng),美哉!

蔬菜海鮮活力多。男人是一個家庭的主心骨,承擔著養(yǎng)家的重任,有什么菜品適合男人在冬季食用呢?當然就是這道韭菜小海鮮啦,韭菜有溫陽壯陽的作用,配以小海鮮補充礦物質,可以讓男人活力十足!

火龍烹蝦顏更美。其實不止男人愛海鮮,女人也愛,這道火龍果烹蝦球,把水果和海鮮結合在一起,酸甜可口更適合女人的口味,且它富含維生素,是女人美顏的佳肴。

蓮藕燉湯補益多。冬季湯品是牙口不好的老人最佳的選擇,蓮藕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適合體弱的老人食用,且它有“通”的作用,可以幫助預防老人冬季發(fā)生血管意外,加以爛燉的肉品,可以補充老人所需的營養(yǎng)。

餐后水果乳酸菌。餐后通暢我們都愛食用一些水果,并且習慣用沙拉拌水果,然而沙拉的高油是不被推薦的,選擇富含乳酸菌的純酸奶拌水果,就顯得更健康,當然,它的口感絕對不比沙拉差,不妨試一下吧!

2、女人冬季養(yǎng)生湯

1、黃芪牛肉湯

中醫(yī)認為,人體中的“氣”具有調(diào)節(jié)人體體溫和控制毛孔開闔的功能,因此“氣虛”時,機體調(diào)節(jié)體溫的能力減弱,會出現(xiàn)怕冷、愛出虛汗的癥狀。出汗時如果被冷風一吹,就更容易感冒,康復的時間也比別人長。這款湯水中的黃芪能補氣升陽、固表止汗,黨參有健脾補肺、益氣養(yǎng)血生津的功效,牛肉則有補中益氣,強健筋骨的功效。

做法:將黃芪、黨參各12克洗凈,放在雙層紗布袋內(nèi)封住口做成中藥包;牛肉洗凈切塊煮去血水,與中藥包和姜、蔥大火煮開,撇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燉兩小時;最后加入少許鹽和胡椒粉即可。

2、干姜肉桂羊肉湯

羊肉營養(yǎng)豐富,貧血、氣血兩虛等虛寒病癥均有很大裨益。干姜是生姜烘干后的成品。比生姜多了溫暖脾陽的作用,要是你陽虛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溫最好用干姜。另外,肉桂有補元陽、暖脾胃、通血脈、散寒氣的功用,將干姜、肉桂與羊肉一起做成藥膳湯水,更有利于祛寒治感冒。

做法:羊肉150克切塊,與30克拍碎的干姜、15克肉桂共燉至肉爛,調(diào)入鹽、蔥花、花椒面,趁熱吃肉喝湯即可。

3、胡椒豬肚山藥湯

胡椒性子溫熱,溫中散寒;豬肚健胃養(yǎng)胃,散寒止咳。如果感冒后覺得脾胃虛寒,胃納不佳,手腳冰涼,快喝胡椒豬肚湯吧。

做法:將一整只豬肚洗凈,50克新鮮胡椒搗碎后塞進豬肚內(nèi),擰緊豬肚口,煲1.5小時左右。等湯稠肚熟時,放入200克去皮切塊的山藥,將豬肚撈起切成肚絲,再放進湯內(nèi)同燉20分鐘,加入食鹽料酒即可食用。

4、雪梨南杏瘦肉湯

雪梨潤肺止咳,化解初冬干燥空氣引發(fā)的呼吸道不適;杏仁不但宣肺止痰、止咳定喘,還富含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等。與低脂高蛋白的瘦肉共同煮成湯,可以增強抵抗力,幫你在冬天遠離感冒襲擊。

做法:雪梨一只去皮切塊,與15粒南杏仁、50克瘦豬肉片同煲40分鐘即可。

5、太子參百合瘦肉湯

百合有清潤肺燥的功效,太子參更能補氣益中、益肺生津。加入止咳化痰的羅漢果后,整款湯水的口感趨向清甜,是非常有名的粵菜防治感冒湯水,對感冒后的干咳特別有效。

做法:豬瘦肉150克切塊洗凈備用;太子參50克、百合50克與半個羅漢果洗凈,放入砂鍋內(nèi),加清水兩大碗武火煮滾后,放入瘦肉,改文火煲一小時,加鹽和料酒即可。

6、胡蘿卜玉米山藥湯

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反復呼吸道感染的人,大約70%血清中的維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數(shù)值。缺乏維生素A,會使呼吸道上皮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受損,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這款湯水中的胡蘿卜、玉米、太空椒中提供的豐富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十分重要。加上山藥中的豐富黏液蛋白,可以潤澤整個呼吸器官,對冬季防感冒很有好處。

做法:玉米與胡蘿卜各一根切小段,鐵棍山藥半根去皮切小段,加水后煲30分鐘,起鍋前5分鐘將紅色柿子椒去蒂籽,切絲加入。

那么,在冬季飲食中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

3、冬天飲食注意事項

1、吃狗肉后不宜喝茶:不是每個人都能吃狗肉,不能吃的人不宜盲目食狗肉,吃狗肉后忌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在腸內(nèi)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吸收。所以,吃完狗肉后不宜立即喝茶。

2、不要喝過熱的飲料:在冬季,一些人為了御寒喜歡喝熱飲,比如滾燙的羊肉湯、牛奶等等,其實飲用溫度過高的飲料,可造成廣泛的皮膚粘膜損傷,蛋白質在43°C開始變性,胃腸道粘液在達60°C時會產(chǎn)生不可逆的降解,在47°C以上時,血細胞、培養(yǎng)細胞和移植器官全部死亡,所以不要在冬季經(jīng)常飲用過熱的飲料。

3、不宜經(jīng)常食用砂鍋菜:一些家庭喜歡用砂鍋燉一鍋菜來滋補身體,殊不知使用砂鍋燉制的菜肴,由于加熱時間過長,動物性食用原料蛋白質降解,水的分解能力減弱,凝膠液體大量析出,使其韌性增加,食用時口感差,不利于人體的消化吸收。且用砂鍋燉菜,原料中的礦物質、維生素損失率高。另外,由于密封較嚴,原料中異味物質也難逸出,部分戊酸及低脂肪還存于原料及湯汁中,在熱反應中,生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4、吃火鍋要燙熟才吃:天寒時人們總喜歡吃涮羊肉和火鍋,但是吃火鍋需注意:火鍋不宜單純講究肉“嫩”,以七分熟的羊肉片吃起來才有味,這樣做容易感染上旋毛蟲病。第二,吃炭火火鍋的時間不宜過長。因為,吃火鍋時往往是人多房間小,室內(nèi)溫度高、空氣不流通,室內(nèi)缺氧。尤其是燒木炭容易使人中毒。第三,不宜貪食火鍋湯。火鍋的配料多是肉類、海鮮和青菜等,這些材料混合在一起煮后形成的濃湯汁中,含有一種濃度極高的叫“嘌呤”的物質,經(jīng)肝臟代謝生成尿酸,可使腎功能減退,排泄受阻,致使過多的尿酸沉積在血液和組織中,而引發(fā)痛風病。對于一些高脂血癥和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火鍋的底湯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和動物脂肪,也不宜喝太多。

4、寒性體質冬季如何養(yǎng)生

1、飲食因時制宜

寒性體質者在冬天可適當多吃些羊肉、牛肉火鍋等熱性食物,它們具有溫中,補虛,助陽、驅寒的作用;少吃冰淇淋、飲料等生冷食物,早上人體新陳代謝正在加快,更不要吃生冷刺激食物。

2、注意保暖

天氣寒冷時要及時增加衣服,以免“寒邪”入體。少待在陰冷潮濕的環(huán)境,多曬太陽。受寒后,應盡快做補救措施,如喝姜湯茶或熱湯,可祛除體內(nèi)寒氣。

寒性體質冬季如何養(yǎng)生冬季飲食注意事項

3、熱水泡腳

體質虛弱不適合運動的,可以每天泡泡腳,用熱水浸沒腳背,水溫控制在40℃左右,以舒適不燙為宜,泡20—30分鐘。也可在泡腳熱水中加入少許艾葉或者姜片,更能散去寒氣。

所謂寒從腳下起,做好足部按摩能夠有效加快血液循環(huán),而足部穴位則對應不少器官,按壓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可在泡腳之后,對足部進行點壓式按摩。

4、加強鍛煉

慢跑、快步走等有氧運動能讓全身活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減輕體寒癥狀,長期堅持可逐漸改變寒性體質。但要注意避免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否則易“發(fā)泄陽氣”,反而加重體寒。“冬季早晨陽氣微弱,不宜過早起床鍛煉,應適當推遲起床時間,尤其是年齡偏大的人群,清晨出門更易喪失陽氣?!?

5、心情愉悅

心境不寬,常勃然大怒對寒性體質者傷害很大。生氣時,身體里不斷分泌腎上激素被使用一空,只能依靠其他內(nèi)臟釋放出養(yǎng)分來補足,造成體虛。

寒性體質者要保持好的心情,每天充足睡眠,不要熬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時采取恰當?shù)姆绞桨l(fā)泄出來,多與家人、朋友溝通。

6、膏方調(diào)理

冬天利用膏方調(diào)理寒性體質等亞健康狀態(tài),可以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在寒冷的冬天,人體的各項生理功能處于相對平穩(wěn)狀態(tài),在這一季節(jié)合理進補有利于把進補的物質保留在體內(nèi),使其得以慢慢吸收、利用,以達到健身強體、祛病延年之目的。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