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營養(yǎng)科普 > 容易導(dǎo)致胃病的食物有哪些?胃病不能吃什么食物?[圖]

容易導(dǎo)致胃病的食物有哪些?胃病不能吃什么食物?[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8 19:54 胃病食物飲食

生活中,我們有時候會喜歡吃一種蔬菜就經(jīng)常吃,但并不知道有的蔬菜對腸胃不好,只有在導(dǎo)致胃病的時候才會發(fā)覺。有的食物不僅會導(dǎo)致胃病,胃病患者吃了這類食物后還會加重病情,那么,容易導(dǎo)致胃病的食物有哪些?胃病不能吃什么食物?

容易導(dǎo)致胃病的食物有哪些?胃病不能吃什么食物?(1)

1、導(dǎo)致胃病的食物

1、西蘭花和卷心菜

西蘭花和卷心菜都是“十子花科”蔬菜中的佼佼者,不但富含大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還有防癌、抗衰老的功效。

但即使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營養(yǎng)素,這些蔬菜也不能完全相信是健康的。因為高纖維的蔬菜能幫助撐大你的胃容量,容易導(dǎo)致腸胃內(nèi)多余的氣體累積。

2、巧克力

大量食用巧克力不但會帶來多余的熱量,而且遭受胃食管反流病折磨的人,都經(jīng)歷過食用巧克力后帶來的難受刺激。這是因為巧克力會引起下食道括約肌的放松,使得胃酸回流,刺激食道及咽部。

3、柑橘汁

酸性飲料能夠刺激食道,使感覺神經(jīng)受到刺激,刺激的部位就會變得紅腫。如果你早晨起來后,第一件事就是喝下一大杯柑橘汁,就會提高胃腸內(nèi)的酸性。如果此時你喝的是含有高濃度果糖的甜檸檬水,那就更要注意了,因為攝入過量的糖會造成腹瀉。

4、豆類

豆類在引起消化不良方面可謂聲名狼藉。豆類所含的低聚糖如水蘇糖和棉子糖,被腸道細菌發(fā)酵,能分解產(chǎn)生一些氣體,進而引起打嗝、腸鳴、腹脹、腹痛等癥狀。嚴重消化性潰瘍病人不要食用豆制品,因為豆制品中嘌呤含量高,有促進胃液分泌的作用。

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也不要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和引起胃腸脹氣。

5、生洋蔥

洋蔥、大蒜、韭菜里面充滿了多種營養(yǎng)元素,它們對健康大有裨益,比如保護心臟,但是它們也會導(dǎo)致腸胃不適,比如脹氣、腹部絞痛等。但是通過烹飪似乎可以使引起腸胃不適的營養(yǎng)混合物不起壞的作用。

6、奶油土豆泥

土豆是低熱量、高蛋白、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品,被稱為理想的減肥食品。似乎沒有東西比一碗土豆泥更受人們歡迎的了。這就是為什么當(dāng)提到所謂的“方便食物”時,土豆泥總被列為榜首的原因。

但加有奶油或奶酪的土豆泥就沒有那么想象中那么好了。在美國,有3000~5000萬乳糖不耐受的人,但是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就不適合享用奶油土豆泥。這是因為,土豆泥里加的牛奶、奶油或乳酪,會讓你的胃很難受。

7、冰激凌

沒有一種迅速的方法能測定你是不是乳糖不耐受,只有等你坐下來吃一大碗的冰激凌才能知道。當(dāng)你腹脹、腹部絞痛、脹氣時,這些身體的反應(yīng)就是告訴你要遠離這些富含乳制品的食物。

像冰激凌、冰棍、冰冷飲料等生冷食物如果吃得過多,就會影響腸胃功能的正常運轉(zhuǎn),造成食物很難消化,容易損傷脾胃。吃的時候雖然美味無窮,但之后卻會導(dǎo)致食欲下降,也會刺激脾胃,形成腹脹、腹痛的惡性循環(huán)。

8、油炸食品

像炸雞塊、炸薯條之類的油炸食物不可避免是富含油脂和高脂肪的,而這兩種物質(zhì)堆積在胃里就會造成疾病。油脂在高溫下會產(chǎn)生一種叫“丙烯酸”的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很難消化。

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偉哥直銷官網(wǎng)營養(yǎng)學(xué)家TaraGidus說:“如果你已經(jīng)患有胃腸炎等方面的疾病,那么尤其要注意少吃多油、多脂的油炸食品,否則會引起一些不適癥狀,比如反胃、腹瀉等?!?

9、辛辣食物

紅辣椒或墨西哥胡椒能刺激食道的內(nèi)壁,吃完后會有種令人討厭的心痛,并且增加胃的負擔(dān)。即使你想加一些酸奶油使它變涼,你仍然能獲得同樣的刺激。而且,加上酸奶油之類的東西反而會遭受其他的副作用。

2、養(yǎng)胃飲食有哪些

(1)虛寒胃痛

癥狀如下:胃部隱痛,喜暖喜按,餓時痛增,得食則減,嘔吐清水,四肢冷,畏寒,大便爛,舌質(zhì)淡白脈虛飲。食療湯水可用———①熟附片煲狗肉湯。每次可選用制過的熟附片12克,新鮮黑狗肉500克,生姜片20克,陳皮9克,適量植物油及食鹽。然后把材料放進湯煲內(nèi),先用武火,水開后改為中火煲湯。煲至狗肉軟爛即可??娠嫓彻啡狻"诎缀缝邑i肚湯。每次可取白胡椒15克略拍碎,新鮮豬肚1個(亦可半個)洗凈,生姜三片(洗凈去皮)。然后將白胡椒、生姜一同放進豬肚內(nèi),并加進適量清水,將豬肚的上下口用線扎緊,放進湯煲內(nèi),用中火煲湯。煲一個半小時,然后調(diào)味,飲湯食豬肚。

(2)肝胃氣痛

癥狀如下:胃脘脹痛,連及脅肋,痛處不定,噯氣頻繁,食后胃脹明顯,可能泛酸,舌苔薄白,脈弦。食療湯水可用———①佛手砂仁瘦肉湯。佛手片15克(鮮品可用30克),砂仁5克,新鮮豬瘦肉250克。先將佛手片與豬瘦肉洗凈,同放進湯煲內(nèi),用中火煲湯,1小時后,放進砂仁,再煲5分鐘,?;鸫郎?,調(diào)味,飲湯食豬瘦肉。②沙田柚花煲豬肚湯。每次可取沙田柚花5克,新鮮豬肚250克。先將豬肚冼凈,切成小塊,與沙田柚花一起放進湯煲內(nèi),加上適量清水,用中火煲1小時,湯好后加食鹽調(diào)味,飲湯食豬肚。

(3)濕熱胃痛

癥狀如下:脘腹脹痛,甚或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口苦,大便臭穢不爽,尿黃短,身重體倦,舌苔黃膩,脈弦數(shù)。食療湯水可用———①救必應(yīng)煲豬瘦肉湯。每次可取救必應(yīng)15克,土茵陳12克,新鮮豬瘦肉200克。一同放進湯煲內(nèi),再加進適量清水,中火煲湯約1小時。然后調(diào)味,飲湯食豬瘦肉。②石仙桃燉豬肚湯。每次取新鮮石仙桃90克(干品30克),新鮮豬肚500克。將豬肚切粗件,和石仙桃一起放進燉盅內(nèi),加適量清水,隔水燉1小時。調(diào)味后飲湯食豬肚,一次食不完可分次食用?!鞍采碇?,必資于食”,醫(yī)食是同源的。醫(yī)藥運用得好可以治病,食物應(yīng)用得好,也同樣可以冶病。讓我們大家都來重視日常飲食,讓食療更好地為身體健康發(fā)揮作用。

3、胃病飲食的誤區(qū)

1.常喝稀飯

過去主張胃病患者飲食大多以稀飯為主。實際上,稀飯未經(jīng)咀嚼就吞下,沒有與唾液充分攪拌,得不到唾液中淀粉酶的初步消化,同時稀飯水分較多,進入胃內(nèi)稀釋了胃液,從消化的角度講是不利的;加之吃稀飯使胃的容量相對增大,而所供熱量較少,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負擔(dān),而且營養(yǎng)相對不足。所以,除非是消化性潰瘍合并消化道出血或巨大潰瘍有出血的危險,一般胃病患者不宜也不需天天喝稀飯。干飯只要細嚼慢咽,不僅對胃部無害反而會促進消化,對健康有利。

2.少食多餐

很多人會囑咐胃潰瘍患者一定要“少食多餐”。然而,新的研究表明,食物進入胃內(nèi),本身對胃黏膜就是一種刺激,不僅促使胃腸蠕動加快,而且會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對潰瘍病的愈合無益。目前主張?zhí)貏e是胃潰瘍病人的飲食應(yīng)注重定時、定量,避免饑餓和飽餐,這才有利于消化性潰瘍的愈合。不要過分強調(diào)少食多餐。

3.牛奶能治胃病

傳統(tǒng)觀念認為,牛奶能中和胃酸,對消化性潰瘍的康復(fù)有幫助?,F(xiàn)有研究表明,牛奶能促進胃酸分泌。有報告說,飲牛奶后胃酸分泌增加30%。所以,消化性潰瘍特別是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和飲牛奶后即出現(xiàn)腹瀉的人都不宜喝牛奶。而酸奶中含較多的乳糖酶,容易被消化和吸收,對消化性潰瘍無不良反應(yīng),但要避免過冷時食用。

4.吃湯泡飯

有人認為,將菜湯舀在碗里泡飯,可以使飯菜吞得順便及易于消化。這種方法也不科學(xué),不利于消化。它的原理與吃稀飯基本一致。

5.拒食辛辣食物

事實上,低濃度的辣椒會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并會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能有效阻止有害物質(zhì)對胃黏膜的損傷,對胃有保護作用;大蒜能殺滅胃內(nèi)的幽門螺桿菌;而適量的生姜可以達到暖胃、增強胃黏膜保護的作用。因此,急性期的胃病患者應(yīng)避免這些辛辣食物。但是,恢復(fù)期胃病患者,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適當(dāng)食用辛辣食物,從而達到治病養(yǎng)胃的效用。

6.只要吃藥,煙酒照舊

很多患者都知道,煙酒不利于胃病的治愈。但是,長期以來養(yǎng)成的習(xí)慣難以根除,他們僥幸地認為,反正服著藥,煙酒損害多少會少一些。事實上,在筆者的從醫(yī)生涯中,經(jīng)常會碰到長期服藥但療效不佳的患者,也常常有在服藥過程中出現(xiàn)反復(fù)消化道出血和幽門梗阻的患者。其中許多是由于煙酒控制不佳所致。其實,煙和酒都是明確的刺激胃酸分泌的物質(zhì),即使同時服藥,也只能抵消一些損傷,但煙和酒會影響藥物的治療作用。治療這些胃病如消化性潰瘍、返流性食管炎、抗幽門螺桿菌和上消化道出血,要求胃內(nèi)的PH值是不同的,達不到要求則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胃病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包括急性期治療和維持治療,各期對飲食的要求是不同的,不能以一種模式涵蓋整個過程,否則,會影響營養(yǎng)狀態(tài)和生活質(zhì)量。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xué)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