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牙皂是一種植物皂莢,也是一味中藥材,主要生產(chǎn)于四川,貴州,云南,山東等地。此外,陜西,湖北,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江蘇等地也有生產(chǎn)。干燥莢果呈圓柱形,略扁。那么豬牙皂有什么功效?豬牙皂有什么藥用方子?我們來看一看。。
豬牙皂,為豆科皂莢屬植物皂莢,因受外傷等影響而結(jié)出的畸形小莢果。秋季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呈圓柱形,略扁而彎曲。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蠟質(zhì)粉霜,擦去后有光澤,并有細小的疣狀突起及線狀或網(wǎng)狀的裂紋。頂端有鳥喙狀花柱殘基,基部具果梗殘痕。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棕黃色,中間疏松,有淡綠色或淡棕黃色的絲狀物,偶有發(fā)育不全的種子。氣微,有剌激性,味先甜而后辣。
祛痰開竅,散結(jié)消腫。用于中風(fēng)口噤,昏迷不醒,癲癇痰盛,關(guān)竅不通,喉痹痰阻,頑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結(jié);外治癰腫。
1、《本經(jīng)》:主風(fēng)痹死肌,邪氣,風(fēng)頭淚出,利九竅。
2、《別錄》:療腹脹滿,消谷,除咳嗽囊結(jié),婦人胞不落,明目益精。
3、《藥性論》:主破堅癥,腹中痛,能墮胎。將皂莢于酒中,取盡其精,煎之成膏,涂帛,貼一切腫毒,兼能止疼痛。
4、《日華子本草》:通關(guān)節(jié),除頭風(fēng),消痰,殺勞蟲。治骨蒸,開胃及中風(fēng)口噤。
5、王好古:按肝風(fēng),瀉肝氣。
6、《本草會編》:燒煙,熏久痢脫肛。
7、《綱目》:通肺及大腸氣,治咽喉痹塞,痰氣喘咳,風(fēng)癘,疥癬。
8、《本草述》:主治中暑風(fēng),喉塞腫痛,風(fēng)邪癇疾,風(fēng)涎眩暈,胸膈痞塞,痰逆嘔吐反胃,除風(fēng)濕腫淌,利二便關(guān)膈。
【藥名】豬牙皂
【別名】牙皂、小牙皂、眉皂。皂莢,雞棲子,皂角,豬牙皂角,烏犀,小皂,小皂莢。
【來源】豆科皂莢屬植物皂莢,因受外傷等影響而結(jié)出的畸形小莢果。秋季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性味】辛、咸,溫;有小毒。
【歸經(jīng)】歸肺、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祛痰開竅,散結(jié)消腫。用于中風(fēng)口噤,昏迷不醒,癲癇痰盛,關(guān)竅不通,喉痹痰阻,頑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結(jié);外治癰腫。
【用法用量】1~1.5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調(diào)敷患處。
【注意】孕婦及咯血、吐血患者禁用。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1、治中風(fēng)口噤不開,涎潮壅上:皂角一挺(去皮),豬脂涂炙黃色,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氣壯者二錢,以吐出風(fēng)涎為度。(《簡要濟眾方》)
2、治諸竅不通,因氣、因痰、因風(fēng)、因火,暴病閉塞者:豬牙皂莢(去皮、弦、子,炒),為細末,吹入鼻內(nèi)即通。(《本草匯言》)
3、治卒頭痛:皂莢末吹鼻中,令嚏則止。(《斗門方》)
4、治咽喉腫痛:牙皂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太焦)。為末,每吹少許,八咽吐涎即止。(《圣濟總錄》)
5、治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皂莢八兩(刮去皮,用酥炙)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棗膏和湯服三丸,日三夜一服。(《金匱要略》皂莢丸)
6、治大小便不通,關(guān)格不利:燒皂莢細研,粥飲下三錢。(孫思邈)
7、治足上風(fēng)瘡作癢甚者:皂角炙熱烙之。(《綱目》)
8、治吹乳:豬牙皂角(去皮、弦),蜜炙為末,酒調(diào)服之。(《袖珍方》)
9、治風(fēng)熱牙痛:皂角一挺,去子,入鹽滿殼,仍加白礬少許,黃泥固濟,煅研,每日擦之。(《楊誠經(jīng)驗方》)
10、治腳氣腫痛:皂角、赤小豆。為末。酒醋調(diào)貼腫處。(《永類鈐方》)
1、配半夏:溫肺化痰。主治胸中痰結(jié)咯痰不爽,半夏辛溫燥散,燥濕化痰,為治濕痰咳嗽之要藥;豬牙皂,辛開溫通,亦有較強的化痰作用。二藥相配,則溫肺祛痰作用倍增,且二藥皆入肺經(jīng),故對於治療胸中痰結(jié),粘稠難咯者,尤為適宜。
2、配細辛:通竅開閉,治療中風(fēng)神昏。纓辛,辛開溫通,芳香透達;豬牙皂,辛開溫通,具有強烈的去痰作用。二藥相配,即有較強的通竅開閉作用,又有良好的去風(fēng)化痰之功。故二藥常相互為用。治療中風(fēng)神昏,口噤不開,涎潮壅上之證。
1、治療急性血吸蟲病
取牙皂、五倍子,磨細后分別裝入膠囊(牙皂0.45克,五倍子0.5克)。第1天每次各服4粒,第2天起每次各服2粒。均每日3次,2周左右為一療程。據(jù)觀察,對中度或輕度急性血吸蟲病患者,有一定的退熱作用,對重度(高燒)患者的效果不明顯。治療9例。除1例用藥四天未退熱改用激素外,其余均獲退熱效果。退熱時間一般在4~7天。退燒后改用銻劑或口服血防片根治。
2、治療急性腸梗阻
取豬牙皂2兩搗開,放文火上燒煙,熏肛門約10~15分鐘,即有腸鳴聲;如未見效,再熏1~2次,治療10例,9例見效。此藥氣味有竄透作用,刺激腸道后可引起腸蠕動亢進而有通便排氣效果。
內(nèi)服劑量過大可引起嘔吐及腹瀉,本品辛散走竄,凡孕婦、氣虛陰虧及有咳血傾向者均不宜服用。
體弱者及孕婦忌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青葙子(一作柏實)為之使。惡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
②《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③《本草備要》:年老氣虛人忌用
④《得配本草》:陰虛痰盛,熱極生風(fēng)者禁用
⑤《中國藥典》:孕婦及咯血、吐血患者禁用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wǎng)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