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很多人都有跑步的習慣,晨跑和夜跑對身體都有好處,有的人只是每天跑一會兒,但是有的人是每天固定很多長時間,一般長時間跑步后就會感覺很累,跑步后很累想要快速緩解的話也是有方法的,那如何緩解跑步后疲勞?運動后疲勞恢復的方法有哪些?
許多人跑完步后習慣馬上坐下來休息,這樣不但不利于疲勞恢復,還容易造成運動損傷。跑完步后不要馬上就停下來,應該先慢走一段距離,調整一下心跳和呼吸,使它們趨于平穩(wěn)和均勻,并且在身體的熱量還沒有消失前做做伸展運動,能幫助人體將呼吸,心跳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還能提高肌肉,韌帶的柔韌度,減輕運動后的疲勞感,伸展運動不要做太長時間,5到6分鐘就可以了。
在跑步鍛煉的時候身體會出很多的汗,尤其是在夏季,汗液會使許多灰塵粘在皮膚表面,跑完步休息片刻后洗個溫水澡,不但可以洗去汗液和灰塵,清潔皮膚,還能幫助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將代謝產物盡快運走,緩解運動后的疲勞,幫助體力盡快恢復。洗澡時注意,水溫不要太高,40°c左右的溫水效果最好。
沐浴可以緩解運動后的疲勞,但如果沐浴后再做一些伸展運動,能使身體更好更快的從疲勞中恢復。
盤腿坐于地上或床上,兩手十指交叉前伸,放在地上,然后上身慢慢前屈,雙手放在頭頂,掌心向前,上身逐漸前壓,直至雙手觸地,額頭盡量觸碰到手背,最后上身直立,雙膝觸地,跪在地上,然后上身逐漸向后傾仰,直至上身完全觸地位置,這套動作不但能很好的接觸身體疲勞,還能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和腰部肌肉力量。
1控制跑量
健身運動都需要從低強度慢慢升到高強度,跑步也是如此,我們都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控制一定的量。但是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極大,而且跑量基數也不同,單純用百分比來控制只是一個統(tǒng)計學上的結果,并不十分準確。因此每次跑步時的感受非常重要。這種感覺就是肌肉和身體的疲倦程度。
在跑過一段時間后,都能夠比原來更精確的感覺疲倦。每天的溫度,身體情況,飲食情況等多種因素都會讓身體出現的疲倦點不同。腿部肌肉疲倦,除了速度減慢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步伐和落地時的控制變差。肌肉越疲倦,半月板承受的沖擊力越大,當超出了其的緩沖范圍就會傷害到股骨頭。而半月板和股骨頭的很多損傷是不可修復的。
對有經驗的跑者來說,在跑量遞增的賽前時期,先要感知一下跑與上周同樣的跑量是否更輕松,如果是的話,在超出的跑量部分任意點感到無法控制跑姿時都應該停下來。如果并不感覺比上周更輕松,則不要選擇增加跑量。在連續(xù)增加跑量或是高強度訓練進行3-4周后,要設計1周的間隔周,將跑量減至最高峰的70%左右,進行充分的恢復和休息。之后再繼續(xù)增加跑量和訓練強度。
對于剛進行跑步的人來說,隔一周增加一次跑步的量比較合理,但也要根據自身情況,適當增加。相當于一周提高,一周鞏固成果。而增加量不必限制刻意的比例。關注身體,跑到覺得落地變重,或是膝部感覺有壓力時馬上停下來。
2減少速度訓練
同等跑量的情況下,更高的速度意味著更大的沖擊力,對膝蓋傷害的可能更大。同時更高的速度,跑姿就會變形,為了拉大步伐,提高速度。不自覺的腿部在落地時沒有任何彎曲,喪失了通過關節(jié)彎曲時的肌肉緩沖能力,而將沖擊力直接傳給了膝蓋。這也是很多初跑者在跑步的前2個月,跑量很少的情況下受傷的原因。跑量雖然只有每天2,3km。但是急速盡自己的全力猛跑,在肌肉保護還不夠強大的時候,就用巨大的沖擊力將膝蓋弄傷了。
對于長跑和耐力跑來說,即使一個有經驗的跑者,速度訓練量一般也不會超過總訓練量的10%。而且每周一般只有一次的間歇速度訓練。而初跑者根本不用安排速度訓練。甚至可以開玩笑的認為在馬拉松成績3小時30以外的跑者都無需進行速度訓練。只要合理的累積訓練量,安排好休息成績就會穩(wěn)步提高。
3調整跑步姿勢
首先是腳落地的位置在膝蓋的前邊,造成膝關節(jié)伸直,甚至鎖死(在每次站起的時候,能發(fā)現膝關節(jié)在最后的階段仿佛卡起來了,這是個自然機制,為了增加站立的穩(wěn)定性)。此時有相當向前的力量都通過地面反饋,沖擊到膝關節(jié)。
所以,在落地的時候控制腳踝的位置盡可能在膝蓋的正下方,或是略偏后一點。膝蓋處的彎曲將起到極好的緩沖作用。
其次是腳部落地點盡可能控制在前腳掌,尤其是重心最好落在正對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的前腳掌位置。這個重力位置為腿部合理排列的受力點。受力點無論是更靠腳的外側,內側還是后部都會造成對膝蓋側向的沖擊力,導致受傷。還有就是控制身體的穩(wěn)定,不要左右搖晃。因為左右搖晃會讓重心位置在側向不斷改變,給膝蓋側向沖擊力。而膝蓋正面承受體重的能力最強。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