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營養(yǎng)科普 > 怎樣吃紅棗才最有營養(yǎng)?紅棗的營養(yǎng)吃法是什么?[圖]

怎樣吃紅棗才最有營養(yǎng)?紅棗的營養(yǎng)吃法是什么?[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7 21:14 紅棗喝茶喝湯

紅棗是很多女性吃的一種食物,紅棗的營養(yǎng)豐富,吃紅棗可以幫助女性補血益氣,還有助于美容護膚,紅棗一般可以直接吃,還有很多其他的吃法,可以發(fā)揮紅棗更多的功效,那么怎樣吃紅棗才最有營養(yǎng)?紅棗的營養(yǎng)吃法是什么?下面為大家介紹。

怎樣吃紅棗才最有營養(yǎng)?紅棗的營養(yǎng)吃法是什么?(1)

1、紅棗的吃法

一、生吃

紅棗生吃可抗敏。這也是最常見的吃法,如果一次吃10個,每天吃3次,連吃幾天,就可以對過敏性紫癜有療效。但是紅棗也不能進食在太多,中等大小的紅棗,一次食用最好別超過15個,過量食用有損消化功能,引起胃酸過多和腹脹。

二、熬湯

紅棗熬湯可護肝。取花生30克,水煎后,再加入紅棗30克,冰糖30克,繼續(xù)煎湯,每晚睡前服湯吃棗和花生,患有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或者轉(zhuǎn)氨酶高的人,連續(xù)服用30天,可以降低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酶水平。唐代盂詵所著《必效方》中記載了將紅棗、銀耳和冰糖一起煮湯,可止咳潤肺,具體做法是:

材料:銀耳:20克(大約半朵),紅棗:20顆,冰糖:60克(可根據(jù)各人的口味添減分量)

做法:把銀耳放在清水中發(fā)開,摘去蒂頭,撕成小塊,與紅棗、冰糖一起放到鍋里,加水6碗,大火煮開后,改用文火再煮半個小時,即可熄火。

用紅棗加桂圓煲紅糖水,到棗爛桂圓綿時,打只雞蛋;繼續(xù)用小火焐熟雞蛋。紅棗、桂圓和紅糖都有補血的功效,煮出的雞蛋很滋補。

三、泡酒

紅棗泡酒可補腎。紅棗泡酒能滋陰補腎,益氣養(yǎng)血,對腎虛、血虧是個不錯的選擇,還可以加些枸杞。而且紅棗在浸泡過程中,富含營養(yǎng)的有機物更容易在酒中溶出。對保持血管通暢有一定效果。

四、煮粥

紅棗煮粥可養(yǎng)血。取粳米100克,大棗3個。常法煮粥,常食可增強人的耐力,有明顯的抗疲勞的作用。亦利于健胃消暑。小編特向您推薦一款藥膳粥,原料包括紅棗、豬排骨、糯米、鹽等調(diào)味料,常法煮粥,溫食。常食對有血液病的老年體弱者效果特好,可滋養(yǎng)精血。若與小米同煮,可更好地發(fā)揮紅棗安神的效用。

五、泡茶

紅棗泡茶可除困。將大棗洗凈,放入帶蓋子的茶杯中用開水泡15分鐘,喝水吃棗,對增強身體免疫力,改善疲困乏力效果明顯。紅棗泡水,還可養(yǎng)肝排毒。實驗證明,每天給肝功能差的人喝大棗水,持續(xù)1周能增加人體血清蛋白,近而達到保肝排毒的功效。

紅棗的一個沖泡細節(jié)決定著它功效的高低。紅棗果皮堅韌不好消化,如果整顆沖泡,很難將其有效成分完全溶出,因此最好將其掰開再沖泡。還要注意的是,新鮮的紅棗不宜沖泡或煎煮。這是因為它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用熱水煮泡會嚴重破壞維C。

紅棗炒黑后泡茶喝,可治療胃寒、胃痛。如果再放入桂圓,就是補血補氣茶了,適合教師、營業(yè)員等使用嗓子頻率較高的人。若女性有躁郁不安、心神不寧等癥狀,可用適量百合、蓮子搭配紅棗調(diào)理。從口味上建議,泡水泡茶時選用大個的紅棗,特別是新疆產(chǎn)的紅棗,口感很甜,最好將其撕成幾半再用。

2、食用紅棗的禁忌

1、腐爛變質(zhì)棗忌食用

大棗腐爛后,會使微生物繁殖,棗中的果酸酶繼續(xù)分解果膠產(chǎn)生果膠酸和甲醇,甲醇可再分解生成甲醛和甲醇。食用腐爛的棗,輕者可引起頭暈,使眼睛受害,重則危及生命。

2、不宜與維生素同時食用

棗中的維生素可使維生素K分解破壞,使治療作用降低。

3、不宜和黃瓜或蘿卜一起食用

蘿卜會有抗壞血酸酶,黃瓜含有維生素分解酶,兩種成分都可破壞其他食物中的維生素。

4、不應(yīng)和動物肝臟同時食用

動物的肝臟富含銅、鐵等元素,銅鐵離子極易使其他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氧化而失去功效。

5、服用退熱藥時禁忌食用

服用退熱藥物同時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容易形成不溶性的復(fù)合體,減少初期的吸收速度。大棗為含糖量高的食物,故禁忌食用。

6、服苦味健胃藥及驅(qū)風健胃藥時不應(yīng)食用

苦味及驅(qū)風健胃藥是靠藥物的苦味來刺激味覺器官,反射性地提高食物對中樞的興奮性,以幫助消化、增進食欲。若服用以上藥物時用大棗,則明顯地影響藥物的療效。

7、齲齒疼痛、下腹部脹滿、大便秘結(jié)者不宜食用,忌與蔥、魚同食。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