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中醫(yī)理論 > 喝中藥太苦想吐怎么辦?喝中藥怎么減輕苦味?[圖]

喝中藥太苦想吐怎么辦?喝中藥怎么減輕苦味?[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5 18:51 中藥苦味味道

中藥真的太苦太苦了,大概可能只有超人才能忍受這樣的苦味,或許小孩子會好一點,感覺小孩子雖然怕苦,但是一說喝就全喝下去了。大人真的是聞一聞就要退避三舍。不過還是因人而異。那么喝中藥太苦想吐怎么辦?喝中藥怎么減輕苦味?

喝中藥太苦想吐怎么辦?喝中藥怎么減輕苦味?(1)

1、喝中藥太苦想吐怎么辦

中藥方劑是由多種中藥配伍組成的,每種中藥都具有苦、辛、酸、麻、咸、澀等不同的味道,所煎出來的煎劑將這些味道匯集到一起就會形成難以下咽的氣味。特別是一些味覺神經敏感的病人,很容易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現(xiàn)象。

1、采用小量頻服法,即先讓病人服一小口試探,若吐就讓其吐出,如此兩三次后,一般就可適應,然后再一次服下,一般就不會再吐了。

2、采用大量快服法,即待湯藥涼了以后,屏住呼吸一口氣將湯藥喝完,飲藥途中最好不要停頓,以免勾起藥味而誘發(fā)嘔吐。

3、采用藥物干預法,甘草20克,水煎服,不吐時再服湯藥(中藥中有大戟、芫花、海藻、甘遂等反甘草藥物則不用此法,以免出現(xiàn)相反作用)。

4、白芷末6克放于舌上,再以舌舐咽。

5、服藥后嘔吐不止時可在湯藥中加1~2湯匙姜汁,或服藥后再服一些姜湯。

6、飲完湯藥后立即用涼開水漱口再飲少量涼開水。也可嚼一塊口香糖以去除藥味。

7、生姜有良好的止嘔功能,能明顯減輕嘔吐癥狀。服藥前可先飲一小口生姜汁,或在服用的中藥湯劑中加入適量的生姜汁。生姜10-15克洗凈切碎搗爛,加少量開水泡10分鐘后加入藥中。因高熱或肝胃火盛而嘔逆者,不妨采用涼藥溫服法,順應疾病之性,便可減輕嘔吐現(xiàn)象。同樣,熱性病亦可采用涼服法。

8、留心服藥溫度。有關專家研究證實,舌頭對37℃以上的溫度尤為敏感,因此,苦味湯藥的溫度應把持在15℃~37℃。

9、留心含、咽中藥的部位。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尤其是舌尖。因此,藥液進口后,最好將藥馬上含在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順勢咽下。

10、留心服藥速度。藥汁在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感到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藥服用時宜快不宜慢。服藥后可立即用涼水漱口,然后喝適量溫開水。

2、喝中藥有什么禁忌

1、禁忌影響藥物發(fā)揮的食物。比如生冷食物、濃茶、辛辣油膩食物、蘿卜、腥膻類食物。這些類型的食物,有的會化解藥力減少療效,有的會降低吸收,更有的會產生有害的影響。因此在服用中藥時,一定要遵循醫(yī)囑,做好相關忌口工作。

2、不宜為追求快速療效而過量或長期服用中藥。比如決明子有降血脂功效,但長期服用決明子可能引起腹瀉。益脾補氣且清熱解毒的干草長期服用會引起血壓升高。民間諺語“是藥三分毒”,就是這個道理。

3、特殊體質人群應謹慎服用中藥。比如脾胃虛寒者服用含有野菊花的中藥后,有可能出現(xiàn)胃部不適以及腸鳴等癥狀。最好先從中醫(yī)師那里或者自我測試,了解自己的體質情況。如果屬于比較典型的某種體質,則應當在吃中藥前了解對應的禁忌情況。

4、孕婦服用中藥應當謹慎。由于西藥可能會引起胎兒畸形等原因,很多孕婦對中成藥更加青睞。但部分中成藥一定存在毒性,需要謹記的是,孕婦對清熱類、祛風除濕類、消化導食類、瀉下類、理氣類、開竅類、驅蟲類、祛濕類等多種類型的重要應當謹慎對待。

5、煎制中藥過程的注意事項。現(xiàn)代家庭中大多使用鐵鍋、不銹鋼鍋或者不粘鍋,最好不要使用它們來煎制重要,而應該選擇陶土的煎藥罐或者砂鍋。由于煎藥是個時間較長的過程,使用金屬制品很容易使某些藥物成分和器具發(fā)生反應,產生或者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等。

6、中藥湯劑忌過夜服用。我們一般吃重要的形式都是煎水,形成中藥湯內服。中藥湯劑成分復雜,包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以及其他如揮發(fā)油、氨基酸等成分。過夜后,不僅藥效降低,更可能導致細菌繁殖,造成藥液發(fā)餿變質。因此,吃中藥應注意當日煎,當日服,切不可服用過夜中藥湯劑。

7、慎用民間中藥偏方。在我國民間,很多人樂于聽信所謂神奇的重要偏方,來治療一些棘手的病癥。這些偏方民間流傳,很多并無醫(yī)學藥典記載,有些或許有效,但并非所有民間偏方都是正確的。在面對民間重要偏方時,應當咨詢正規(guī)醫(yī)師,了解相關藥物及配伍的效果等,再決定是否采用。

3、喝中藥的最佳時間

1、空腹服的中藥多用于實證疾病,特別是積滯、瘀血、水濕等病證。從部位上說,它適宜于治療人體心腹以下的疾病(如胃、肝、腎等)。而具體的服藥時間包括:天未明時服(如雞鳴散);平旦(清晨天剛明)時服(如十棗湯);飯前服(如三大承氣湯)等。一般,飯前空腹服藥,在胃空狀態(tài)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fā)揮作用。

2、人體胸膈以上的疾病,飯后服藥能使藥性上行。傳統(tǒng)認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等五官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藥。一般在飯后15~30分鐘服藥。此外,健胃藥及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飯后服用,這樣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黏膜的損害;毒性較大的藥物,也宜在飯后服用,以避免毒性藥物吸收太快而發(fā)生不良反應。

3、所謂“頓服”是“指一次較快地將藥物服完”。通常指病情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取急病急治之意。像治急癥吐衄的瀉心湯、治腸癰的大黃牡丹皮湯等屬于此類。一般的高熱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小兒急癥等亦采用頓服法。

4、補心脾、安心神、鎮(zhèn)靜安眠的藥物睡前服能使藥效及時發(fā)揮作用。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入夜是臟腑功能最低的時候,如在此時服用滋陰進補藥,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

4、減輕中藥苦味

1、用吸管吸中藥

由于人舌頭上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以舌尖最為突出。所以用吸管吸中藥可以減少中藥的苦味。

吸中藥時,將吸管放在舌根處,讓藥液直接進入咽喉,避免藥液接觸舌尖或舌頭中部的味蕾,這樣自然就能很大程度上地減少苦味。吸管的選擇,以口徑大的酸奶管為宜,便于輸送藥液。當然,年齡太小的孩子不宜使用這個方法,以免飲用時不慎導致嗆咳。

2、適當添加調味品

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酌情在一些補益類湯藥中加入大棗或甘草可減輕湯液苦味,還可以增強補益作用。但是在有海藻、大戟、芫花的方子中不宜加甘草。在晾涼的藥湯中加一勺蜂蜜也可以減輕苦味,但是腹瀉和糖尿?。ㄈ绾沃委熖悄虿。┗颊卟贿m合。

3、掌握位置

舌頭上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因此喝藥時應盡量避免舌根過多地接觸藥液;服用較苦的藥丸時,也應將藥放在舌尖,然后用溫開水迅速送服。

4、涼一下再喝

另一個減輕苦味的方法是不要趁熱喝中藥(解表發(fā)汗藥除外)。這是因為舌頭的味感與溫度有關。藥液溫度冷卻至20—36攝氏度之間,易快速服下,且感覺不太苦。因為正常人口腔內的溫度為36.2—37.2攝氏度,當湯藥溫度與舌的溫度相近時,味覺神經的感覺最靈敏,此時喝湯藥感覺味道最苦。

當湯藥的溫度高于38攝氏度、或低于36攝氏度時,味覺神經不太靈敏,苦味就會減弱。不過,湯藥高于38攝氏度有可能會燙傷口腔黏膜,因此20—36攝氏度之間是最好的選擇。

5、喝藥快速

藥汁在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感覺味道越苦,故服用中藥宜快不宜慢。喝藥的速度越快,受苦味的影響越小。喝湯藥時最好使用吞飲法,飲滿一口后快速吞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而順勢咽下。

6、立即涼水漱口

味蕾受涼水刺激時,對味覺的敏感度會降低。因此服藥后立即用涼水漱口,可使苦味迅速減輕。漱口后再喝適量溫開水,這樣既有利于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液的苦味。必要時可嚼一塊口香糖,及時去除口腔中的異味。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