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男性 > 男性常搓哪些部位可以補腎?男性補腎方法有哪些?[圖]

男性常搓哪些部位可以補腎?男性補腎方法有哪些?[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4 17:39 補腎腎虛壯陽健身

壯陽補腎對于男性來說非常重要,因為男性身體強健,性能力強才能有較強的生育能力,才能讓夫妻性生活和諧,才能維持家庭和睦穩(wěn)定,男性補腎壯陽的方法有很多,如飲食調理,按摩鍛煉,那么男性常搓哪些部位可以補腎?男性補腎方法有哪些?

男性常搓哪些部位可以補腎?男性補腎方法有哪些?(1)

1、常搓三部位可補腎

現(xiàn)代男性,生活和工作壓力齊下,經常會感覺各種不適。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種機能明顯加快,尤其是經常有應酬的男性,身體所承受的壓力更大。養(yǎng)生專家建議,男性經常搓三個部位,可利于身體健康。

1、搓面部

在疲勞時搓一搓臉,不僅面部舒服,而且眼睛明亮,感覺神清氣爽。搓臉的好處不僅在于舒展面神經和表情肌,更重要的是可防止面神經炎、視力減退、預防感冒。

搓臉時的輕重以自己的感覺而定,但最好稍重一些;搓臉時的速度以每秒一次為宜。每日搓臉3~5次為宜,每次不少于5分鐘,直到臉上有熱烘烘的感覺為止。干性皮膚的人在搓臉時手法不要太重,速度也不要過快,以免搓傷皮膚。/

2、搓腰眼

腰眼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的凹陷處。中醫(yī)認為,腰眼居“帶脈”,是腎臟所在部位。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腰眼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中醫(yī)認為,用掌搓腰眼和尾閭,不僅可以疏通帶脈和強壯腰脊,而且還能起到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

按摩時,兩手對搓發(fā)熱,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搓完后兩手輕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轉按摩腰眼處,每次5分鐘左右。

3、搓腳心

人體在腳心上反射區(qū)較多,經常搓腳心能起到補腦益腎、益智安神、活血通絡的療效,還可以防治健忘、失眠、消化不良、食欲減退、腹脹、便秘和心、肝、脾、膽等臟器病癥。搓腳有干搓和濕搓兩種。

具體做法是,干搓時左手握住左腳背前部,用右手沿腳心上下搓100次,以使腳心發(fā)熱;換用左手搓右腳腳心。搓的力度以自己舒適為宜。濕搓時把腳放在溫水盆中,泡至腳發(fā)紅,再按干搓的方法搓。

2、冬季男性吃什么補腎

(1)黑豆黨參粥

材料:黑米、黨參、茯苓、冰糖或者蜂蜜少許

制作方法:將黑米、黨參以及茯苓切片洗凈,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水,用大火熬開后,文火熬制2小時,出鍋前在鍋中放入少許冰糖或者蜂蜜即可。

(2)鵪鶉蛋燒板栗

材料:鵪鶉蛋250g,栗子250g,胡蘿卜1根,杜仲10g,小棗5枚,大蔥2g,姜片3g,高湯少許

制作方法:將鵪鶉蛋放入鍋中,放入杜仲煮熟后過冷水去皮備用。將胡蘿卜切塊,栗子煮熟去皮。將鵪鶉蛋沾淀粉掛漿,鍋中放入少許油,放入鵪鶉蛋煎到微黃撈出備用。鍋中加油,放入蔥姜煸出香味,放入胡蘿卜煸炒,之后放入栗子、小棗、高湯燉十分鐘后放入鵪鶉蛋,入味后收汁即可。

療效:鵪鶉蛋具有滋陰潤燥、養(yǎng)血安胎之功,配以養(yǎng)胃健脾、補腎強筋之栗子,共同達到養(yǎng)血益氣、強壯筋骨的作用。

(3)烏雞黃芪湯

材料:烏雞一只,黃芪少許,姜片少許

制作方法:將烏雞洗凈去皮切塊,將黃芪與姜片洗凈后放入鍋中,放入適量水,大火煮開后文火熬制至雞肉變軟爛即可。

療效:烏雞含有賴氨酸、蛋氨酸和組氨酸,具有滋陰補腎、養(yǎng)血益肝、退熱、補虛作用,能調節(jié)人體免疫功能,抵抗衰老。而黃芪作為傳統(tǒng)的補氣食物,對于氣虛的MM來說,則有益氣養(yǎng)血的效果。

(4)四黑粉

材料:黑豆(炒熟)、黑米(炒熟)、黑芝麻(炒熟)、核桃(炒熟)。

制作方法:購買以上食材,將其打成粉末狀,取新鮮的保鮮袋將四黑粉包裝成一小包放入冰箱,每天早晨取一份,用開水沖熟放入少許蜂蜜即可食用。

療效:黑豆、黑米、黑芝麻以及核桃都具有強腎健氣的效果,不少MM平時工作繁忙,不一定有時間每天給自己做補腎大餐吃,但是四黑粉把平時具有補腎效果的食物打成容易吃的粉狀,吃的時候沖調即可,即使出差也可以隨身攜帶,相當方便。

(5)山藥木耳炒核桃仁

材料:山藥半根切片,黑木耳30g泡發(fā)撕開待用,核桃仁一把,枸杞一把,蔥姜蒜少許

制作過程:水燒開后放入山藥和木耳焯一下,過冷水,保持口感脆爽。熱鍋,放入油、蔥姜蒜爆香,放入山藥、黑木耳炒香,出鍋前放入一把核桃仁即可。

(6)黑豆紅棗飲

材料:黑豆,紅棗,少許黃豆

制作:將黑豆以及黃豆浸泡過夜,將黑豆、黃豆以及紅棗放入豆?jié){機中打成濃黑豆?jié){,做早晚餐飲料即可。

療效:常喝黑豆紅棗汁能夠補脾益腎、活血利水、祛風解毒。適用于治療脾虛血虧、腎虛消渴、腰痛浮腫、丹毒、風寒濕癬、頭目眩暈、盜汗。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