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吃中藥不一定是需要熬制的,有的中藥是制好的劑型,可以直接開水沖服,比如烏梅丸就是其中的一種。那么,烏梅丸主要可以治哪些病呢?烏梅丸主要有哪些成分呢?烏梅丸的功效作用是什么呢?
1)藥物組成:烏梅(三百個)人參(六兩)當(dāng)歸(四兩)黃連(一斤)黃柏(六兩)桂枝(六兩)干姜(十兩)蜀椒(四兩,炒去汗)附子(八兩)炮細(xì)辛(六兩)
2)用法:上十味藥,各搗篩,合治之,以苦酒(醋)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nèi)臼中,與蜜杵兩千下,丸如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1)本方,為古代治療蛔厥的專方,但是由于現(xiàn)在蛔蟲等寄生蟲已經(jīng)幾乎見不到了,所以用的人自然也就少了。那么本方是否一無是處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2)本方除了治療蛔厥以外,還有通陽止痛,止嘔除煩等功效,適用于寒熱虛實交雜所出現(xiàn)的厥冷、腹部絞痛、煩躁、嘔吐、腹瀉等。
3)本方現(xiàn)代多用于,體瘦,臉黃,或青黃隱隱有浮紅,四肢厥冷,舌紅,脈弦緊者,這類人多有焦慮、抑郁,及失眠等癥狀,或出現(xiàn)嘔吐、噯氣、反酸、腹痛腹瀉,適用于半夜凌晨左右發(fā)病者。另外烏梅丸配合滋陰藥酌情加減亦可用于治療中焦下焦消渴證。
4)急癥的時候可作為湯劑使用,酌情減量。
1)本方禁忌:腎功能不全及急慢性腎病者禁用。
2)因本方為厥陰經(jīng)主方白天發(fā)病者慎用。
1)味酸、微澀,性平。歸肝、脾、肺、胃、大腸經(jīng)。質(zhì)潤斂澀。
2)烏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實,含有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糖類、谷甾醇、維生素C等成份,具有理想的抗菌作用。
3)烏梅是藥食同源的制品,是青梅經(jīng)過加工后的中藥材之一,其性溫,味酸澀。
1)止渴
烏梅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常用來治療口渴多飲的消渴(如糖尿病)以及熱病口渴、咽干等。夏天可用烏梅煎湯作飲品,能去暑解渴。
2)止咳
烏梅酸澀收斂,能斂肺止咳而用于肺虛久咳少痰或干咳無痰之癥,常配半夏、杏仁等。但對實證要慎用。
3)止瀉
烏梅能澀腸止瀉痢,可用于脾虛久瀉、久痢或大腸滑瀉不止甚至脫肛不收。近年有人用《傷寒論》中的烏梅丸作基本方加減治療非特異性結(jié)腸炎,取得了明顯的療效。
4)止痛
一能安蛔止腹痛?;紫x得酸則伏,用烏梅配細(xì)辛、川椒、黃連、附子等可治療膽道或腸道蛔蟲引發(fā)的腹痛、嘔吐甚至四肢厥冷。二能活血止瘀痛。烏梅可軟化骨刺,改善血液循環(huán),減輕水腫而療足跟痛。取烏梅200克,加水2000毫升煎40分鐘,過濾去渣,加食醋200毫升,待藥液溫度適宜時,浸泡足跟,每晚1次,每次1小時左右(藥液可重復(fù)加熱使用)。
5)止血
烏梅炒炭可療便血、崩漏屬虛證者。治療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可重用炒烏梅至30克配人參、茯苓、木瓜、赤石脂、禹余糧等煎服;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所致血尿、蛋白尿經(jīng)久不消者,在辨證方中加入烏梅炭、蟬蛻各6~10克功效顯著,這與實驗證明烏梅可助腎小管上皮細(xì)胞增生,增強腎小管重吸收精微物質(zhì)的能力等功能有關(guān)。
1)宜食
適宜虛熱口渴,胃呆食少,胃酸缺乏(包括萎縮性胃炎胃酸過少者),消化不良,慢性痢疾腸炎之人食用;適宜孕婦妊娠惡阻者食用;適宜膽道蛔蟲者食用。適宜夏季與砂糖煎水做成酸梅湯飲料以清涼解暑,生津止渴?!峨S息居飲食譜》:“梅,酸溫,溫膽生津,孕婦多嗜之?!薄侗静菪戮帯罚骸盀趺分沽喁?,每有速效。”
2)忌食
感冒發(fā)熱,咳嗽多痰,胸膈痞悶之人忌食;菌痢、腸炎的初期忌食。婦女正常月經(jīng)期以及懷孕婦人產(chǎn)前產(chǎn)后忌食之。
3)宜忌
有實邪者忌服。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wǎng)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