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中醫(yī)理論 > 鹽開水可以用來泡腳嗎?鹽開水泡腳有哪些好處?[圖]

鹽開水可以用來泡腳嗎?鹽開水泡腳有哪些好處?[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7 21:58 泡腳洗腳養(yǎng)生

用熱水泡腳是一種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適當進行具有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但是泡腳也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那么鹽開水可以用來泡腳嗎?鹽開水泡腳有什么好處?鹽開水泡腳的好處有很多,下面就來詳細了解鹽開水泡腳的具體內容,以及泡腳需要注意的地方吧。

鹽開水可以用來泡腳嗎?鹽開水泡腳有哪些好處?(1)

1、殺菌除臭

鹽水的滲透壓相較白開水來說滲透壓高出很多,對很多菌類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濃度稍高還能使細菌失水過多而失活,因此,用鹽開水泡腳能清除腳上的菌類,對細菌性的腳臭、蛻皮等有很好治療效果。

2、去除角質

腳底的皮膚是人體皮膚最厚實的地方,由于較每天都需要承受體重的壓力和行走時的摩擦力,腳底也會生長較多的角質,用鹽水能有效的去除腳部的角質,有養(yǎng)護腳皮,美膚美腳的功效。

3、預防感冒

溫水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并且還能刺激腳部的穴位,反射至全身各器官,對體內的寒氣有一定的散出作用,能起到預防感冒,對風寒感冒效果尤其明顯。

4、提高睡眠

鹽開水泡腳能使人輕松,若是在泡腳的同時再適當的按壓穴位,比如涌泉穴,對入睡困難,睡眠質量差等失眠癥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5、強身健體

腳是離心臟最遠的部位,但是腳部的穴位卻都和身體的各大臟器相放射,用鹽開水泡腳能溫暖刺激穴位,從而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強健身體。

6、緩解疲勞

溫水泡腳是清除疲勞的有效方法之一,用鹽開水泡腳能溫暖腳部,促進腳部血液循環(huán),并且刺激腳部穴位,放射至全身臟器,緩解身體疲勞。

7、其他泡腳方法

(1)艾葉泡腳

取干艾葉50—100克(根據水的多少定,沒有嚴格標準),先用水煮開后加涼水或待降低溫度后泡腳,若嫌麻煩就先用部分熱水浸泡艾葉20分鐘后再加水泡腳也可。

艾葉泡腳的幾個小驗方:

(1)艾草加姜可治風寒感冒、關節(jié)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

(2)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huán)不好,手腳麻或瘀血。

(3)艾草加鹽適用上焦有火,經常眼紅、牙痛、咽喉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腳腿腫脹。

(4)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溫疹。

(2)醋水泡腳

醋的選擇:(米醋或老陳醋100-150克)

醋泡腳的作用:

(1)可解決腳臭問題,用醋泡腳可以殺滅細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療腳氣。

(2)可以緩解疲勞。

(3)可以滋潤皮膚,軟化角質,增加皮膚彈性。

(4)能祛除風濕,改善畏寒怕冷的癥狀。

(5)治療睡眠障礙。

(6)醋能夠滲透足部表層皮膚,增強血液循環(huán),清除人體血液垃圾和病變沉渣,治愈許多慢性病癥。

(3)杏仁茶葉泡腳

苦杏仁45g,綠茶10g。將上藥一同入鍋,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取1小瓶藥液外搽臉部及手臂,余下的藥液倒入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泡足30分鐘。20天為1個療程??勺虧櫰つw,消炎殺菌,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防治皮膚萎黃、黯黑、粗糙及痤瘡、疥瘡。

(4)中藥泡腳

對于受到痛經困擾的女性,可以嘗試堅持中藥泡腳來改善痛經的狀況。

1.氣滯血淤型

其癥狀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經血色暗而帶有血塊。針對此類癥狀的人,應調和氣血,化淤止痛。因為女子以肝為本”,泡腳所選藥物多以入足厥陰肝經的藥物為主,并加入適量的引經藥醋,如用青皮、烏藥、益母草各30克,川芎、紅花各10克。加入約兩升水,50毫升左右的醋,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煎煮30分鐘,等藥冷卻至50℃時連渣倒入盆中泡腳,盆中藥液量應該浸沒踝關節(jié),如果藥液不足量,可加適量溫水。腳在藥中不停地活動,讓足底接受藥渣輕微的物理刺激,每次30分鐘以上。

2.陽虛寒盛型

其癥狀表現為下腹冷痛,熱敷痛減,手腳發(fā)冷。需用溫經散寒的原理止痛。因為中醫(yī)有這樣一種說法:腎主一身陽”,泡腳所選藥物應該多以入足少陰腎經的藥物為主,并加入適量引經藥咸水,比如可用肉桂、丁香、烏藥、當歸、川芎各15克,干姜、小茴、吳茱萸各6克,食鹽少許,煎水泡腳。

3.氣虧血虛型

其癥狀表現為經期或經后小腹隱隱作痛,用手按腹部也會有輕微的疼痛感,月經量少、色淡,需要通過補氣養(yǎng)血調經。中醫(yī)上稱作脾統(tǒng)血”,泡腳所選藥物應該多以入足太陰脾經的藥物為主,并加入適量的引經藥甜水,比如可以用白芍、當歸、川芎、熟地、白術、杜仲、黃芪各15克,飴糖適量,煮水泡腳。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