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容易出現(xiàn)腹脹的情況,一般出現(xiàn)食物不消化就容易腹脹,還有是吃了一些容易脹氣的食物也容易腹脹,其實有一些人會嘗試用一些中醫(yī)緩解的方法來治療,比如說艾灸,艾灸的作用是很多的,那腹脹艾灸什么位置?腹脹可以艾灸嗎?
腹脹可以艾灸。
中醫(yī)認為,腹脹現(xiàn)象屬“氣脹”,“痞滿”范疇,多由表邪內陷,痰濕阻滯,情志失調,脾胃虛弱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思,胃氣壅塞所致,通過艾灸可以調節(jié)脾胃功能,助運化,消食導滯,疏肝理氣,從而消除腹脹現(xiàn)象。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臍中上4寸處。
建里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臍中上3寸。
天樞穴:位于腹中部,距離臍中2寸處。
關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臍中下3寸處。
上巨虛:位于小腿前外側,在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太白穴:位于足內側緣,在足大趾本節(jié)(第一紙質關節(jié))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側,取坐位屈膝,取犢鼻,自犢鼻向下量4橫指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足三里穴。
艾條溫和灸天樞,足三里,上巨虛,用點燃的艾條距皮膚3-5厘米處施灸,灸5-15分鐘,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每日灸1次。
用艾炷隔姜灸建里,太白,關元,每穴灸3-4壯,每日灸1次。
腹脹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腹部脹滿,叩之如鼓,食欲不振,食少飽悶,腸鳴亢進,惡心,噯氣,有時伴隨腹痛等。
腹脹是指腸胃道存在過量的氣體,而感覺脘腹及脘腹下整個腹部脹滿的一種癥狀,本病多見于急慢性腸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癥,消化不良,腹腔手術后出現(xiàn)的腹部脹滿。
腹脹患者要重視生活調攝,尤其是飲食與精神方面的調攝,飲食以少吃多餐,營養(yǎng)豐富,清淡易消化為原則,不宜飲酒以及過食生冷,辛辣食物,忌油膩食物,少吃產氣,不宜消化的食物,忌食粗硬飲食,暴飲暴食或饑飽無常。
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憂思惱怒,情緒緊張,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勞累,病情較重時,需適當休息。
1、調整飲食內容
很多食物都可能會導致氣體,造成腹脹,像是青花菜、洋蔥等。因此應該避免這些食物,并多吃幫助消化的食物,如香蕉、生姜等。
2、搭配溫和運動
經常久坐不動只會導致腹脹更嚴重。因此,你應該搭配運動的習慣,幫助腸胃蠕動。你可以在吃飽飯之后,緩慢散步15分鐘,幫助消化。
3、進食細嚼慢咽
吃東西時每一口都要仔細的咀嚼,每一口至少咀嚼30下,這樣可以切碎、膜爛食物。細小的食物比較容易消化,可以幫助防止腹脹的情況。
4、飲用大量的水
水分可以幫助食物在腸道中順利移動,減少腹脹和便秘。因此應該飲用大量的水,除了幫助消化之外,也能防止身體缺乏水分。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