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中醫(yī)理論 > 夏天喝中藥調理好嗎?夏天喝中藥有效果嗎?[圖]

夏天喝中藥調理好嗎?夏天喝中藥有效果嗎?[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9 19:11 夏天中藥養(yǎng)生

夏天由于天氣炎熱的影響,需要做好養(yǎng)生工作,護理不當會對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那么夏天喝中藥調理好嗎?夏天喝中藥有效果嗎?夏天是可以通過中藥調理的,但是也有一些注意事項,下面就來詳細了解夏天如何調理吧,以及養(yǎng)生需要注意的內容吧。

夏天喝中藥調理好嗎?夏天喝中藥有效果嗎?(1)

1、夏天喝中藥調理好嗎

夏天可以喝中藥調理。喝藥調理本身就是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進行的,氣候與藥材本性是無關的,只要針對病癥用對藥材,夏天喝中藥也是能起到調理身體的效果的。

2、夏天喝中藥上火嗎

中藥材分寒、熱、溫、涼四性,夏季的確不宜服用進補的藥材,但喝清熱解火的中藥,不僅不會上火,對病癥也能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

3、哪些病適合夏天調理

根據冬病夏治的理論,冬季易加重的慢性疾患,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關節(jié)冷痛、體虛易感等病癥,適合在夏天服用溫陽、散寒、除濕、通絡的藥物,以改善體質,達到祛病的目的。

4、夏天喝中藥注意事項

1、當天煎的藥,當天喝完。夏季氣溫高,中藥長時間存放容易變質。

2、放入冰箱低溫保存的中藥,飲用前要充分加熱,經殺菌處理后再飲用。

5、夏季養(yǎng)生須知

1、多酸多甘

這種天氣多喝冷飲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反而容易導致暑濕之氣進入身體之中,影響脾胃功能。所以說,在這個時候應該多吃一些多甘多酸的食物,同時少吃一些味苦的食物,因為這種食物具有泄燥的功能,而是應該適當的多吃一些菠蘿和西瓜。

2、健脾除濕

夏季濕邪是一大邪氣。加之夏天脾胃功能低下,此時大眾常會覺得胃口不佳,易拉肚子,并會出現舌苔白膩等濕邪較重的癥狀,因此應要服一些健脾利濕之物。可選擇健脾芒得化濕及利濕之品,如藿香、蓮子、佩蘭等。

夏季天氣炎熱導致心情變得煩悶起來,所以三伏天還有一個重要的養(yǎng)生工作就是去火。應該多吃一些具有去火功效的食物,例如苦瓜、西紅柿等等,另外鴨肉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3、調理腸胃

腸胃是我們身體健康的根本所在,而夏季很容易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所以這個時候可以適當的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新鮮的蔬菜之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例如糖分以及纖維素等等,還能夠有效的補充身體所需要的能量以及水分。

4、補水養(yǎng)生

夏天是人體之中陽氣最為旺盛第一個季節(jié),所以只要人們稍微的運動一下就會一直冒汗,并且產生強烈的口渴的感覺。所以,夏季補水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定不能夠等到感覺到口渴之后在喝水,而是每天至少喝掉兩大杯的水。

5、精神調養(yǎng)

“冬季要藏”、“夏季要生”。神氣充足則人體的機能旺盛而協調,神氣渙散則人體的一切機能遭到破壞?;馃釣橄?,內應于心,心主血、藏神。七情過極皆可傷心,致使心神不安。不正常的情志可損傷心的功能,心的功能受到影響,可影響人體的一切機能活動。在這個意義上,夏季養(yǎng)神就顯得極為重要。

人的精神活動與心的功能密切相關,怎樣使精神飽滿呢?首先,要有好的精神寄托。有了奮斗目標,才能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坎坷,并產生自覺的行動和積極的情感。其次,時時對自己的性格進行陶冶,要經常注意檢查自己的情況。用豁達、微笑對待不稱心的人和事,這是應具備的涵養(yǎng)。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虛,有較好的精神修養(yǎng),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緒的干擾。做好了,精神自然會飽滿,就會“無厭于日”。

6、保證睡眠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經過一上午的學習和工作后,可能有疲勞之感,需要午休做適當的補償。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中午休息一下。午睡的時間不宜太長,最好在一小時以內。

飯后不要立即躺臥,應稍事活動一下,以利飲食消化。午睡時不要在有穿堂風經過的地方睡,亦不要伏在桌子上睡,以免壓迫胸部,影響呼吸。午睡時最好脫掉外衣,給上腹部蓋點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

7、適當鍛煉

夏練三伏能使身體更好地獲得“順四時,適寒暑”的能力。但夏季炎熱,鍛煉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每次以20~30分鐘為宜,以免出汗過多,體溫上升過高而引起中暑。最好把鍛煉時間安排在太陽落山時為好。

8、冬病夏治

在養(yǎng)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fā)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yǎng)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yǎng),重點防治。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