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為什么總有大學生猝死發(fā)生?大學生怎么樣防止猝死?[圖]

為什么總有大學生猝死發(fā)生?大學生怎么樣防止猝死?[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7 21:32 猝死心臟運動健身

我們可以在很多新聞里面看到一些關(guān)于大學生猝死的事件,近幾年可能發(fā)生得比較頻繁,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們可能多數(shù)人也是可以了解到的,主要還是與很多大學生生活的習慣有關(guān)。那么,一般大學生猝死的原因有哪些呢?又該怎么預防呢?

為什么總有大學生猝死發(fā)生?大學生怎么樣防止猝死?(1)

在我們的印象中,猝死通常多發(fā)于白領(lǐng)和企業(yè)高管這類工作壓力大、缺乏休息和鍛煉的人群。不知從何時起,猝死開始頻頻造訪大學校園。那么是誰奪走了大學生的健康呢?

1、熬夜是一大元兇

對于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來說,熬夜算得上是家常便飯。偌大的大學校園里,一天24小時,每時每刻都有人在睡著,也每時每刻都有人在醒著。熬夜的理由更是有一百種:打游戲要熬夜,追劇追番要熬夜,趕開題報告和論文就更得加班加點日夜兼程了。尤其是到了期末復習的時候,那更是全校范圍內(nèi)的集體大熬夜,圖書館和寢室燈火通宵不滅,場面壯觀。

至于熬夜后肉眼可見的后果嘛,我們都知道。

當然了,年輕是最大的本錢,偶爾一兩個無眠的夜晚也無妨。但是如果仗著年輕就每天顛倒黑白地生活,身體早晚會報警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科學家們是怎么說的。

哈佛大學的一項針對70000名45-65歲的女性的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睡眠時間過短不利于心臟健康--與每天睡8個小時的人相比,每天睡眠時間低于5小時 可導致心臟病概率增加40%。其原因在于,短期睡眠剝奪就足以使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緊張,并導致血壓升高、可的松和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分泌增加、糖耐量降低、心跳不規(guī)則。而所有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冠心病的先兆。

慢性睡眠剝奪能促進高血壓、肥胖和糖尿病的發(fā)展,而高血壓、肥胖或代謝綜合癥等疾患恰恰是誘導心臟病發(fā)作的因素。此外,睡眠不足會使機體免疫系統(tǒng)失調(diào),促使血管壁的炎癥反應(yīng)水平上調(diào),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從而增加中風的危險。這些心腦血管疾病都是導致猝死的重要誘因。

2、飲食不健康

進入了大學,逃離了家里媽媽沒完沒了的嘮叨,吃貨們都露出了本性。炸雞、烤串……總之什么好吃就招呼什么。蔬菜水果之類的“清流”則被瞬間打入冷宮,至于營養(yǎng)啦健康啦都被拋到了腦后。

危機就潛伏在這些看似美味的食物中。吃貨們最愛的火鍋、烤串、炸雞中都含有大量的鹽分,長期食用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同時,這些食物中飽含的脂肪也會導致人體的血漿膽固醇上升,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久而久之,猝死也很有可能會找上門來。

3、久坐缺乏運動

“一天到晚屁股都不挪窩”還記得媽媽們的這句嘮叨嗎?進入大學的宅人們放佛到了天堂,吃飯靠外賣,點名靠同學,終于可以一周不下樓啦~~

這種“舒適”生活的代價可能比你想象的更高。目前許多研究已經(jīng)證明久坐行為與許多身體健康問題的發(fā)生有關(guān),如肥胖、心臟病、2型糖尿病和骨質(zhì)疏松。這無疑是在為猝死的風險加碼。

美國科學家最近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每天久坐數(shù)小時會增加冠狀動脈鈣化風險。研究人員通過一種非侵入性的CT心臟掃描檢測冠狀動脈鈣化程度,當血管內(nèi)鈣化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動脈狹窄,誘發(fā)冠心病。他們對生活在達拉斯的超過2000個成年人進行心臟掃描和身體活動指標分析,發(fā)現(xiàn)每天平均久坐時間增加一小時就會導致冠狀動脈鈣化負擔增加14%。

4、猝死的癥狀

1.心臟病猝死:患者出現(xiàn)該癥狀時可能會有心急缺血的情況,一般患者多會出現(xiàn)心臟病的病癥如心絞痛、早搏、房顫等,因此,患者如果患有心臟病的話,建議可以積極進行藥物控制,然后還要注意放松精神,不要做過于激烈的運動了。

2.其他病癥引發(fā)猝死:患者如果患上癌癥、流感、肺炎等情況的話,都會有可能引發(fā)猝死,并且不同病癥的患者其具體的身體癥狀是不同的,需要詳細檢查,然后對癥治療,尤其是還要注意觀察患者自己的心臟、血壓等情況是否正常。

3.情緒激動:情緒過于激動的患者也有可能會出現(xiàn)猝死的癥狀,患者平時要注意多休息,適當放松心情,情緒不要過于激動了,要保持心情的平和,避免出現(xiàn)著急生氣等情緒,日常還要注意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但是不要運動量過大了。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