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寶寶為什么會咬自己的下嘴唇?嬰幼兒嗆奶會造成中耳炎嗎?[圖]

寶寶為什么會咬自己的下嘴唇?嬰幼兒嗆奶會造成中耳炎嗎?[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6 19:18 嘴唇中耳炎嗆奶

在嬰幼兒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總是不由各種各樣不確定性的事情出現(xiàn),而寶寶的身體如果出現(xiàn)了某種問題,自然的,會讓爸爸媽媽們特別的難過,在嬰幼兒時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的一種情況,那就是會有些下意識的去咬自己的下嘴唇,那是怎么回事呢?

寶寶為什么會咬自己的下嘴唇?嬰幼兒嗆奶會造成中耳炎嗎?(1)

1、寶寶為何咬自己下唇

正常吸吮反射

寶寶偶爾咬下嘴唇是正常吸吮反射。因為吸吮動作是兒童出生即有的本能,包括吮手指和咬上下嘴唇,這些動作會給小兒帶來一種舒適感和安全感。它可延續(xù)到1-2歲。最遲3-4歲前就消失了。

吮吸本能沒有滿足

寶寶長時間咬下嘴唇很可能是吸吮本能沒有得到滿足,多見于人工喂養(yǎng)的寶寶,沒有吸吮母乳,單純靠奶瓶,往往吮吸本能不夠滿足,他們就會從其他地方要求得到滿足,比如咬嘴唇、咬假奶頭、咬被角等。

排解情緒

寶寶遇到生活環(huán)境改變,感到緊張或不安時,或家庭不和,父母對孩子關(guān)心得少,無人理,使孩子感到緊張和寂寞,只要求助于咬下嘴唇來解除內(nèi)心的緊張和借以安慰自己。

尋求刺激

咬住嘴唇,對嘴唇有一定的壓力,對于小寶寶來說,挺刺激,挺好玩的,可能完全是一種好奇與探索心理,只要稍微轉(zhuǎn)移下孩子注意力,給寶寶一個玩具,就能糾正這種習(xí)慣。

退化行為

3歲的寶寶,還老是咬下嘴唇,就屬于一種退化的行為表現(xiàn)。當(dāng)他焦慮、緊張時,就退化到嬰兒時期,以吮吸來滿足口腔的欲望。孩子可能有心理因素,需要家長開導(dǎo)。

部分寶寶咬嘴唇并非有什么疾病,一般發(fā)生在入睡前,玩累后休息時及感到不安時,是一種天生的自我調(diào)節(jié)方式。在寶寶饑餓,缺乏母愛和被忽視時,此現(xiàn)象會更頻繁,不必刻意糾正。建議家長培養(yǎng)寶寶多方面的興趣,當(dāng)其有吸允表現(xiàn)時,可以采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寶寶慢慢淡化這一習(xí)慣。有些寶寶也會采用這樣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注意,平時需多與寶寶交流,給予寶寶更多關(guān)心。

寶寶喜歡下嘴唇怎么辦

不予理會

孩子咬嘴唇其實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問題,家長不用過于干預(yù)。當(dāng)孩子咬嘴唇時,不要去注意他,父母太緊張或糾正的方法不恰當(dāng),指責(zé)、打罵,反而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dān),強化了孩子的意識,造成惡性循環(huán)。孩子的不少舉動常常是無意識的。也可將孩子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其他方面,如玩玩具、看圖書、做游戲等,要求孩子開口說話,放松嘴唇。

增加寶寶咬食物的機會

寶寶長牙期間,喜歡咬嘴唇,父母可以給寶寶咬一些偏硬的食物,如:饅頭、包子、水果、蔬菜、餅干等等,以滿足寶寶用牙齒的愿望。同時,父母也要積極地給寶寶做正確的示范,讓寶寶從小就懂得牙齒的作用和正確的使用方法,讓寶寶明白牙齒不是用來咬嘴唇的。

使用代替物

寶寶咬下嘴唇,家長不能強迫一個孩子改變壞習(xí)慣,可以運用代替物,把嘴“占住”。比如和他說話,讓他回答;吃需要咀嚼的東西(如小餅干);唱歌;吹羽毛;吹小喇叭等,寶寶自然就會慢慢糾正。

給足寶寶安全感

寶寶咬自己的嘴唇的行為,實質(zhì)上是寶寶缺乏安全感所造成的。父母可以利用各種機會給寶寶安全感,充滿愛意地撫摸寶寶,緊握寶寶的小手,用力親親寶寶的小臉,擁抱寶寶,寶寶睡覺前,可以輕輕地撫摸她的額頭。不要讓孩子單獨在某個地方,例如在床上待太久,以免他感到無聊而咬嘴唇。

獎懲分明

給孩子定一個時間段,多少時間內(nèi)不咬嘴唇,給予表揚并有物質(zhì)獎勵,如買孩子期待很久的玩具等。如果孩子咬了嘴唇,給予懲罰,如不能看動畫片等。把“不做某種行為”(如咬嘴唇)與“得到什么好處”聯(lián)系起來。孩子可能會為了得到什么而放棄什么,慢慢糾正咬下嘴唇的習(xí)慣。

正確引導(dǎo)

3歲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可用語言加以引導(dǎo)。比如說,“你馬上要過3歲生日了,生日過后又長大一歲了,咬嘴唇是小嬰兒做的,你大了以后就不能再發(fā)生這個現(xiàn)象了!”或告訴他嘴唇咬久了很難看,會變形,吃東西也不方便。

怎么防止寶寶咬下嘴唇

1、與牙科大夫說好,如果帶孩子來,讓他對孩子說:“不要咬嘴唇”(或示意他不要咬嘴唇,因為他年齡還小,不一定聽懂這句話),這比自己說有力得多。

2、我們不能強迫一個孩子改變壞習(xí)慣,必須讓他有愿意改的動機。這個動機可以來源于某個家庭的朋友、不往在一起的長輩、親友、老師,由他們來說這個習(xí)慣不好,他們會不喜歡他;如果改了,他們會喜歡他。

3、不要給太大的壓力,不要嘮叨,因為壓力、嘮叨,反而會使他覺得受到注意,兒童最喜歡受到注意,他會由于逆反心理,更加做出習(xí)慣性的動作,比如吮吸嘴唇。

4、用代替物,把嘴“占住”。比如和他說話,讓他回答;吃需要咀嚼的東西(如小餅干);唱歌;吹羽毛;吹小喇叭等。

5、給獎勵。獎給他的東西一定要是他喜歡的,比如山楂片、土豆片、糖果、葡萄干等。對他明確表示,你不咬嘴唇就一定給你。把“不做某種行為”(如咬嘴唇)與“得到什么好處”聯(lián)系起來。他可能會為了得到什么而放棄什么。當(dāng)然,她現(xiàn)在還小,理解這種因果關(guān)系還有困難,但多說,還是會慢慢理解的。

6、待她再大一點如還咬嘴唇,可以把下嘴唇涂上一點黃連水,讓她產(chǎn)生厭惡感而放棄。

7、在上顎上安置一個金屬片,使她不能用上嘴唇咬下嘴唇了。這個裝置要找牙科大夫來制作。

我們都知道,寶寶在成長發(fā)育的過程中,會容易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不愛吃飯、喜歡咬下嘴唇等等,那么寶寶咬下嘴唇是什么原因呢?

寶寶咬下嘴唇是什么原因

正常吸吮反射

寶寶偶爾咬下嘴唇是正常吸吮反射。因為吸吮動作是兒童出生即有的本能,包括吮手指和咬上下嘴唇,這些動作會給小兒帶來一種舒適感和安全感。它可延續(xù)到1-2歲。最遲3-4歲前就消失了。

吮吸本能沒有滿足

寶寶長時間咬下嘴唇很可能是吸吮本能沒有得到滿足,多見于人工喂養(yǎng)的寶寶,沒有吸吮母乳,單純靠奶瓶,往往吮吸本能不夠滿足,他們就會從其他地方要求得到滿足,比如咬嘴唇、咬假奶頭、咬被角等。

排解情緒

寶寶遇到生活環(huán)境改變,感到緊張或不安時,或家庭不和,父母對孩子關(guān)心得少,無人理,使孩子感到緊張和寂寞,只要求助于咬下嘴唇來解除內(nèi)心的緊張和借以安慰自己。

尋求刺激

咬住嘴唇,對嘴唇有一定的壓力,對于小寶寶來說,挺刺激,挺好玩的,可能完全是一種好奇與探索心理,只要稍微轉(zhuǎn)移下孩子注意力,給寶寶一個玩具,就能糾正這種習(xí)慣。

退化行為

3歲的寶寶,還老是咬下嘴唇,就屬于一種退化的行為表現(xiàn)。當(dāng)他焦慮、緊張時,就退化到嬰兒時期,以吮吸來滿足口腔的欲望。孩子可能有心理因素,需要家長開導(dǎo)。

部分寶寶咬嘴唇并非有什么疾病,一般發(fā)生在入睡前,玩累后休息時及感到不安時,是一種天生的自我調(diào)節(jié)方式。在寶寶饑餓,缺乏母愛和被忽視時,此現(xiàn)象會更頻繁,不必刻意糾正。建議家長培養(yǎng)寶寶多方面的興趣,當(dāng)其有吸允表現(xiàn)時,可以采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寶寶慢慢淡化這一習(xí)慣。有些寶寶也會采用這樣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注意,平時需多與寶寶交流,給予寶寶更多關(guān)心。

寶寶喜歡下嘴唇怎么辦

不予理會

孩子咬嘴唇其實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問題,家長不用過于干預(yù)。當(dāng)孩子咬嘴唇時,不要去注意他,父母太緊張或糾正的方法不恰當(dāng),指責(zé)、打罵,反而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dān),強化了孩子的意識,造成惡性循環(huán)。孩子的不少舉動常常是無意識的。也可將孩子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其他方面,如玩玩具、看圖書、做游戲等,要求孩子開口說話,放松嘴唇。

增加寶寶咬食物的機會

寶寶長牙期間,喜歡咬嘴唇,父母可以給寶寶咬一些偏硬的食物,如:饅頭、包子、水果、蔬菜、餅干等等,以滿足寶寶用牙齒的愿望。同時,父母也要積極地給寶寶做正確的示范,讓寶寶從小就懂得牙齒的作用和正確的使用方法,讓寶寶明白牙齒不是用來咬嘴唇的。

使用代替物

寶寶咬下嘴唇,家長不能強迫一個孩子改變壞習(xí)慣,可以運用代替物,把嘴“占住”。比如和他說話,讓他回答;吃需要咀嚼的東西(如小餅干);唱歌;吹羽毛;吹小喇叭等,寶寶自然就會慢慢糾正。

給足寶寶安全感

寶寶咬自己的嘴唇的行為,實質(zhì)上是寶寶缺乏安全感所造成的。父母可以利用各種機會給寶寶安全感,充滿愛意地撫摸寶寶,緊握寶寶的小手,用力親親寶寶的小臉,擁抱寶寶,寶寶睡覺前,可以輕輕地撫摸她的額頭。不要讓孩子單獨在某個地方,例如在床上待太久,以免他感到無聊而咬嘴唇。

獎懲分明

給孩子定一個時間段,多少時間內(nèi)不咬嘴唇,給予表揚并有物質(zhì)獎勵,如買孩子期待很久的玩具等。如果孩子咬了嘴唇,給予懲罰,如不能看動畫片等。把“不做某種行為”(如咬嘴唇)與“得到什么好處”聯(lián)系起來。孩子可能會為了得到什么而放棄什么,慢慢糾正咬下嘴唇的習(xí)慣。

正確引導(dǎo)

3歲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可用語言加以引導(dǎo)。比如說,“你馬上要過3歲生日了,生日過后又長大一歲了,咬嘴唇是小嬰兒做的,你大了以后就不能再發(fā)生這個現(xiàn)象了!”或告訴他嘴唇咬久了很難看,會變形,吃東西也不方便。

怎么防止寶寶咬下嘴唇

1、與牙科大夫說好,如果帶孩子來,讓他對孩子說:“不要咬嘴唇”(或示意他不要咬嘴唇,因為他年齡還小,不一定聽懂這句話),這比自己說有力得多。

2、我們不能強迫一個孩子改變壞習(xí)慣,必須讓他有愿意改的動機。這個動機可以來源于某個家庭的朋友、不往在一起的長輩、親友、老師,由他們來說這個習(xí)慣不好,他們會不喜歡他;如果改了,他們會喜歡他。

3、不要給太大的壓力,不要嘮叨,因為壓力、嘮叨,反而會使他覺得受到注意,兒童最喜歡受到注意,他會由于逆反心理,更加做出習(xí)慣性的動作,比如吮吸嘴唇。

4、用代替物,把嘴“占住”。比如和他說話,讓他回答;吃需要咀嚼的東西(如小餅干);唱歌;吹羽毛;吹小喇叭等。

5、給獎勵。獎給他的東西一定要是他喜歡的,比如山楂片、土豆片、糖果、葡萄干等。對他明確表示,你不咬嘴唇就一定給你。把“不做某種行為”(如咬嘴唇)與“得到什么好處”聯(lián)系起來。他可能會為了得到什么而放棄什么。當(dāng)然,她現(xiàn)在還小,理解這種因果關(guān)系還有困難,但多說,還是會慢慢理解的。

6、待她再大一點如還咬嘴唇,可以把下嘴唇涂上一點黃連水,讓她產(chǎn)生厭惡感而放棄。

7、在上顎上安置一個金屬片,使她不能用上嘴唇咬下嘴唇了。這個裝置要找牙科大夫來制作。

2、嬰幼兒嗆奶和中耳炎

北京同仁醫(yī)院、北京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恩暉指出,在兒童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中耳炎是嬰幼兒聽力損傷的主要原因。正常人鼻咽部和耳朵是相通的,從鼻咽部到中耳之間的這條通道叫咽鼓管。但與成年人比較,小兒的咽鼓管比較短而寬,而且呈水平位置,一旦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病原體很容易經(jīng)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的炎癥。因此在喂奶不當(dāng)引起嗆咳后,奶汁等也易通過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除了喂奶導(dǎo)致嗆奶外,感冒或其他病毒的感染也會引發(fā)中耳炎;孩子如果游泳方式不當(dāng)、或擤鼻不當(dāng)?shù)?,病菌也會隨污水及膿涕等入侵而發(fā)病。此外,煙霧也會誘發(fā)中耳炎。

因此專家提醒家長,當(dāng)寶寶出現(xiàn)發(fā)熱、怕冷、食欲減退、嘔吐、腹瀉等全身性反應(yīng),該考慮是否是中耳炎。此外,耳痛是化膿性中耳炎的主要特征,而且往往會疼得孩子從睡夢中痛醒、哭鬧不安,孩子還不愿吃奶,牽拉或摩擦單側(cè)耳朵,尤其在咳嗽、噴嚏、吞咽時疼痛會加重。

要預(yù)防孩子患上中耳炎,應(yīng)避免寶寶患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避免給嬰幼兒仰臥位吃奶,否則奶汁可能經(jīng)咽鼓管嗆入中耳引發(fā)中耳炎。給寶寶洗澡、洗頭時要防污水流入鼻子、耳朵內(nèi),游泳后不要用手挖耳朵,可以用細小衛(wèi)生棉簽輕輕擦拭外耳道。平時也不要給寶寶挖耳朵,以防皮膚感染。給寶寶擤鼻涕時不要雙手同時擠壓鼻子,應(yīng)一側(cè)一側(cè)進行。最后,專家建議家長應(yīng)細心注意觀察小兒的聽覺及言語發(fā)育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到有條件的兒童聽力診斷中心就診。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xué)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