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量血壓有什么注意事項?高血壓者有什么注意事項?[圖]

量血壓有什么注意事項?高血壓者有什么注意事項?[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5 21:49 高血壓降血壓心血管

高血壓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病癥,會對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需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因此需要時常測量血壓,不過測血壓的時候也有要注意的地方,那么量血壓有什么注意事項?高血壓者有什么注意事項?下面就來詳細了解具體情況吧。

量血壓有什么注意事項?高血壓者有什么注意事項?(1)

1、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

1.外界環(huán)境要求

測壓應安靜休息15-30分鐘,排空膀胱,不在飲酒、喝茶或咖啡以及抽煙后測量血壓。在周圍環(huán)境安靜,溫度適當?shù)沫h(huán)境中進行測量,避免被測量者出現(xiàn)緊張、勞累、焦慮以及疼痛等主管感受。

2.器械選擇

應當使用經(jīng)期經(jīng)過校準的水銀血壓計或者有效的電子血壓計進行測量血壓。血壓計袖帶氣囊的長度和寬度對準確測量血壓即為重要,以氣囊看寬度和上臂周徑的最佳比例是0.4,氣囊的長度應該是其寬度的2.5倍。為了保證測量血壓的準確性,應當根據(jù)不同背側者(兒童、成年人、肥胖者等),選擇不同尺寸的袖帶。

3.手臂擺放的位置

測量血壓時應當將上臂、血壓表的零點和心臟的位置三者置于同一水平,即坐位是手臂高度放在被側量者第4肋軟骨水平位置,相當于男性乳頭水平處;臥位測量需將手臂放在腋中線水平處,并適量外展45度。

4.著裝要求

被測量者上臂必須裸露或者僅著內(nèi)衣。如果穿的過多或者過厚的衣服,測得的血壓不準或者聽不清楚波動音,血壓讀數(shù)常會偏高。另外測壓時上臂要伸直,手掌向下,不要握拳。

5.把握充氣時間

在測量血壓時充氣壓迫時間不能過長,否則容易引起全身血管出血反射性收縮而使血壓升高,測量結果不準確。放氣時注意一定要緩慢,在聽到搏動音消失后應當繼續(xù)聽2.7千帕(20毫米汞柱),以肯定聲音完全消失。

1次測量后應將氣囊完全放空,安靜2分鐘后再次測量。

6.特殊病人測量注意

對于有房顫和其他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患者,由于每次心臟的搏動排血量不等,在測量血壓是,不同時間可能會有不同的數(shù)值,所以應當針對這些病人多測量基礎,取其平均值作為記錄血壓的數(shù)值。

2、首次發(fā)現(xiàn)高血壓者需知

對于首次測量發(fā)現(xiàn)血壓升高者,需要測量雙上肢血壓,并分別予以記錄,以后可固定測量血壓值較高的一側上臂血壓。對于血壓升高的年輕人,還要測量其下肢血壓。每次測壓必須連續(xù)2次或者2次以上,以平均值做記錄。至少有3尺不同日期的偶側血壓超過正常者方可確診為高血壓。

3、高血壓的危害詳解

1.冠心病高血壓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病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險是正常者的2倍,長期高血壓不治療,有50%死于冠心病。

2.糖尿病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壓的發(fā)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糖尿病與高血壓并存相當常見,它是病人發(fā)生動脈硬化和腎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高血壓的常見并發(fā)癥,流行病學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于高血壓。血壓越高,又沒有治療,發(fā)展為心衰的可能性越大。有人對5314例高血壓病人隨訪14.1年,有392例發(fā)生心衰,高血壓已被認為是導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塞的主要危險,而左心室肥厚和心??梢鹦呐K功能不全,因此,高血壓在心衰歷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4.高血脂有人研究高血壓與總膽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密切相關,血脂代謝紊亂,使心血管病的危險性和發(fā)病率明顯增加。

5.腎病在人類,腎臟參與高血壓的形成與維持,反過來,腎臟又因血壓升高而損害,長期高血壓沒有治療,可引起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或加速腎實質(zhì)的破壞導致原發(fā)或繼發(fā)的腎臟疾病。

6.周圍動脈疾病高血壓使間歇性跛行的危險增加3倍,可能是因為血壓升高使某些特定的部位如下肢動脈、頸動脈、冠狀動脈硬化加速,導致下肢動脈發(fā)生缺血、營養(yǎng)障礙,甚至壞死。

7.中風高血壓腦卒中的發(fā)生率是正常血壓的7.76倍,還有研究表明,降壓治療可使中風發(fā)生率降低40%,冠心病危險降低15%。

8.左室肥厚在所有高血壓病人中,有20%—30%可查到左室肥厚,輕度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左心室肥厚比正常血壓增多2—3倍,而重度高血壓可達10倍。左心室肥厚是心梗的一個潛在危險因素,并影響左室收縮功能,因此高血壓左室肥厚是一個與心血管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關的重要危險因素。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