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女性 > 婦科病會有哪些癥狀?怎樣預防婦科病?[圖]

婦科病會有哪些癥狀?怎樣預防婦科病?[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5 14:32 婦科病婦女女性

豎著生活壓力的逐漸增加,很多女性朋友的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嚴峻,由于很多女性在生活飲食和習慣上的馬虎很容易感染婦科疾病,但是有些婦科疾病的現(xiàn)象也不是很明顯,所以很容易被忽視掉,所以女性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保健工作,那么女可愛染婦科病會有哪些癥狀呢?

婦科病會有哪些癥狀?怎樣預防婦科???(1)

1、婦科病癥狀

婦科病的癥狀1、異常出血

在不知道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出血的情況,例如有時口服避孕藥可能造成下身出血,但如在未服避孕藥情況下發(fā)現(xiàn)一兩個月連續(xù)出現(xiàn)異常出血問題,則應及時看醫(yī)生。造成下身異常出血的原因很多,包括子宮肌瘤、息肉等。如果每次房事后都出血,則應注意宮頸感染問題。

婦科病的癥狀2、白帶不正常

這種情況通常包括白帶異味較重、量大、伴有陰部瘙癢、顏色不正常等。大多數(shù)白帶異常不是什么大問題,很容易治。四是陰部瘙癢。很多女性發(fā)生陰部瘙癢可能是因為使用香皂或個人護理產(chǎn)品造成的,常見于敏感型皮膚女性。如果陰部瘙癢伴發(fā)皮膚病變,比方說外陰硬化性苔癬,則應及時治療,并排除是否存在癌癥的風險。這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婦科病的癥狀3、盆腔疼痛

通常來講,盆腔疼痛分兩種。有的女性在兩次月經(jīng)之間的排卵期感到下腹部一側非常疼。這種疼痛一般只有兩三天。但如果疼痛持續(xù)不斷,就應檢查是否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或盆腔炎癥。另外,生殖道腫瘤可因壓迫、腫瘤蒂扭轉、破裂以及侵犯造成疼痛,或是腫瘤發(fā)展、惡變。疼痛或急或緩,或重或輕,但任何疼痛都不可小視和忍耐!

婦科病的癥狀4、出現(xiàn)腫塊

腫塊是實體瘤或婦科腫瘤的基本特征,當然有些炎癥、內異癥也可以形成腫塊,腫塊有良性與惡性之別。腫瘤是需要“搜索”和檢查的,能夠自己摸到的腫塊通常就較大了。從外陰到腹腔里的子宮、卵巢都可能長出腫瘤。主要檢查是婦科檢查,B超掃描簡單易行,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

我們常說"十個女人九個炎",女性健康一直以來都被大家所關注,近年來,女性婦科病的增長率很大,這也給廣大女性朋友帶來了很多的困擾。那么怎樣預防婦科病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一看吧!

2、怎樣預防婦科病

1、鍛煉身體,均衡飲食,不過食含糖量高的食品。

2、夫婦雙方都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特別要注重性器官的清潔。

3、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不使用公共場所衣盆、浴池、浴巾等衛(wèi)生潔具,上廁所前也應該洗手;不濫用不潔衛(wèi)生紙;排便后擦拭外陰時宜從前向后擦;換洗內褲并放于通風處晾干;自己的盆具、毛巾自己專用;內褲與襪子不同盆清洗。洗澡宜用淋浴。

4、人流和生育次數(shù)過多也是誘發(fā)婦科病的原因之一。因此,應避免過多的人流刮宮和生育次數(shù)。

5、要定期進行婦科病普查。一般情況下,40歲以下已婚婦女每二年檢查一次,40歲以上婦女每年檢查一次。

6、月經(jīng)期、流產(chǎn)后30天禁止同房,容易引起盆腔感染及血倒流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癥,甚至引起不孕等。

結語:任何婦科疾病都會女性的健康帶來傷害,因此小編希望大家通過上述的知識大家可以將婦科病重視起來,平時做好預防婦科病的工作,這樣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希望小編的文章可以幫助到大家!

3、運動預防婦科病

(1)跳舞

變化多姿的舞步可以讓你的盆腔、腹腔肌得到改善,平時鍛煉不到的盆底韌帶也能在舞蹈中得到有效鍛煉,從而對生殖系統(tǒng)有利,可以起到預防婦科疾病的效果。

(2)游泳

游泳也是預防婦科病不錯的選擇。相對舞蹈來講,游泳對關節(jié)的沖擊力要小得多。游泳時人體幾乎是平躺于水中,盆腔會接受到水的壓力,腰腹肌乃至全身都會得到鍛煉,而水中腹式呼吸對女性也很有好處。

(3)仰臥起坐

仰臥起坐可治療和緩解婦科病。仰臥起坐是發(fā)展軀干肌肉力量和伸張性的一種方法,能很好地鍛煉腹部肌肉,腹部肌肉收緊可以更好地保護腹腔內的臟器。女性做屈膝仰臥起坐,能鍛煉腹股溝。腹股溝有許多毛細血管和穴位,做仰臥起坐刺激血管,促進腹部血液循環(huán),從而治療和緩解婦科疾病。

(4)太極拳

太極可謂是中國的瑜伽,一招一式的動作同樣對呼吸有著極高的要求,講究呼吸調控的太極拳,同時又含有不少下蹲、轉身等動作,能鍛煉腹腔肌肉。女性選擇打太極拳可以鍛煉盆腔。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