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膽囊息肉的飲食與調理 膽囊息肉該怎么飲食調理?[圖]

膽囊息肉的飲食與調理 膽囊息肉該怎么飲食調理?[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2-02 20:18 膽囊息肉疾病飲食

膽囊息肉在飲食方面是需要多注意的,飲食得當能夠起到不錯的調理作用。那么囊息肉該怎么飲食調理?膽囊息肉的飲食與調理是怎樣的呢?

膽囊息肉的飲食與調理 膽囊息肉該怎么飲食調理?(1)

1、膽囊息肉的飲食與調理

(1)海帶陳皮蘿卜湯

原料:海帶25克、白蘿卜250克、陳皮2片,調料適量。

做法:將海帶蘿卜洗凈切絲,加入陳皮和水煮湯,放入調料調味。

服法:喝湯,吃蘿卜、海帶。每日兩次。

功效:理氣解郁,軟堅散結。治療膽囊息肉引起的腹脹患者。

(2)絞股藍海帶湯

原料:海帶50克、絞股藍50克、澤瀉20克、草決明20克、山楂30克。

做法:將海帶泡水后洗凈、切絲,與其他物品一起加水,小火煎煮,取汁。

服法:每天一劑,分兩次服下。溫熱時飲服。

功效:改善膽囊息肉,調理血脂增高,厭食油膩、形體肥胖的患者。

(3)山藥雞內金粥

原料:山藥30克、雞內金10克、山楂10克、粳米120克。

做法:將淮山、雞內金、山楂、粳米洗凈。全部用料一起放入砂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小火煮成粥即可。

服法:做早餐服用,每天一次。

功效:健脾開胃,消失導滯。適用于膽囊息肉導致的大便不實、容易腹瀉、腹脹、疲勞乏力等癥狀。

(4)橘皮薏仁粥

原料:橘皮250克、薏苡仁300克。

做法:將橘皮薏苡仁洗凈,曬干或者烘干,然后研制成細粉,裝好備用。

服法:每天兩次,每次15克。用溫開水沖服。

功效:清肝解郁,利水滲濕。緩解膽囊息肉引起的肝部疼痛、腹脹浮腫、食欲不振。

2、膽囊息肉平時要注意什么

(1)避免熬夜

有膽囊息肉的患者要求避免熬夜,因為人體的肝膽在23點至凌晨3點處于自我修復階段,熬夜的話,肝膽就無法自我修復,熬夜吃宵夜又會更會加重身體負擔,刺激膽囊一揉的進一步擴大。

(2)保持情緒愉悅

情緒對肝臟的影響很大,而肝臟是分泌膽汁的器官,如果肝臟受到影響,可能導致膽汁分泌紊亂,從而加重膽囊息肉的病情。所以社會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壓力較大,經常出現(xiàn)情緒波動較大,煩燥易怒,情緒抑郁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膽囊息肉。

(3)保持飲食規(guī)律

生活習慣是最常見的引起膽囊息肉的原因,患有膽囊息肉的人群每天都要吃早餐。一天三餐要按時,不能饑一餐、飽一餐??崭谷菀讓е履懼谀懩覂葷饪s,過飽又會加重肝臟負擔,促進膽囊息肉的大量分泌,從而導致膽囊息肉的發(fā)生。

(4)保持適當?shù)捏w重

患膽囊息肉的人群需要通過飲食、運動來保持適當?shù)捏w重,減少體內血脂的含量。因為過于肥胖的人群膽固醇過于飽和,從而引起沉積,導致膽囊息肉的情況得不到改善。肥胖人群膽囊息肉的發(fā)病率是正常人群的三倍。

(5)不宜吃的食物

一、忌辛辣刺激的調味品,如辣椒、辣油、五香粉、咖喱粉及花椒面等。

二、不適合高脂肪食物。如肥肉、豬油、油煎、油炸食品,以及油多的蛋糕、糕點等。

三、不宜食用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心、肝、腦、腸、蛋黃、松花蛋、魚子、巧克力等。

四、忌煙酒、濃茶和咖啡。

(6)清淡飲食

要求患者采取低膽固醇、低脂肪的清淡飲食,宜多進食新鮮的蔬菜水果,宜用煮、蒸、燴、炒、拌、燉的烹調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調方法。

3、膽囊息肉需要動手術嗎

(1)膽囊息肉需要動手術嗎

部分膽囊息肉需要手術。

膽囊息肉分為腫瘤性息肉與非腫瘤性息肉。非腫瘤性息肉需要注意飲食、藥物控制、定期復查,腫瘤性息肉則需要手術切除。

(2)膽囊息肉如何區(qū)分性質

膽囊息肉的診斷主要依靠超聲,但是超聲難以區(qū)分息肉的性質是惡性的還是良性的??梢詭椭_診的手段有多普勒超聲、血管造影、內鏡檢查、CT增強、穿刺活檢。具體如何選擇,聽從醫(yī)生建議。

(3)膽囊息肉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手術

一、膽囊息肉有逐漸增大的趨勢,息肉直徑超過1cm。

二、膽囊息肉位置靠近肝臟或者靠近膽囊出口的地方。

三、膽囊息肉的發(fā)作伴隨著其它膽囊疾病,如膽囊炎、膽囊結石等。

四、膽囊息肉的發(fā)生具有明顯的不適、疼痛、惡心、消化不良等癥狀。

五、患者年齡超過50歲,身體素質較差的患者。

(4)膽囊息肉癌變機率多高

膽囊息肉中非腫瘤性息肉占全部膽囊息肉的65%以上,非腫瘤性息肉不會發(fā)生癌變,發(fā)生癌變的膽囊息肉主要指膽囊的腫瘤性息肉,尤其是膽囊腺瘤,膽囊腺瘤是公認的膽囊癌的癌前病變??傮w上,膽囊息肉癌變的發(fā)生率約為1~10%之間。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