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胃癱是什么樣的一種疾???胃癱后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圖]

胃癱是什么樣的一種疾???胃癱后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7 21:25 胃病胃痛腸胃消化

胃是我們身體最主要的一個消化器官,因為我們吃的所有食物都是需要通過胃的消化才能吸收的,所以胃也是一個很容易受到刺激的部位,一般胃病的發(fā)病率也是比較高的,比如胃癱就是一種疾病。那么,一般胃癱是什么疾病呢?怎么治療呢?

胃癱是什么樣的一種疾???胃癱后應該如何進行治療?(1)

1、什么是胃癱

胃癱是上腹部手術后,尤其是胃癌根治術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是以胃排空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的胃動力紊亂綜合征,是一種非機械性的梗阻,多見于腹部手術,發(fā)生率為0.47%~28%,胃癱一旦發(fā)生,常持續(xù)數(shù)周甚至更長時間,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療方法。

胃癱通常發(fā)生在術后2~3天,多發(fā)生在飲食由禁食改為流質或流質改為半流質時。病人出現(xiàn)惡心、嘔吐,嘔吐物多呈綠色。需放置胃管進行引流、胃減壓。一般胃管需要放置1~2周,時間長者可達月余。由于長期禁食和胃腸液丟失,如不及時補充調整,可導致脫水、水電解質與酸堿紊亂和營養(yǎng)障礙。

如果胃管引流量減少,引流液由綠轉黃、轉清,則為病情有恢復跡象,真正好轉時病人可自覺胃有突然排空感,引流胃液量明顯減少,直至正常進食。

2、胃癱的臨床表現(xiàn)

胃癱的患者多于術后數(shù)日內停止胃腸減壓、進食流質或由流質飲食改為半流質飲食后出現(xiàn)上腹部飽脹不適、惡心、嘔吐及頑固性呃逆等癥狀。

一般疼痛不明顯,進食后吐出大量胃內容物,可含有或不含有膽汁,吐后癥狀暫時緩解,胃腸減壓抽出大量液體,每日>800ml,持續(xù)10天以上。

胃癱發(fā)生時,小腸及結腸動力功能一般不受影響,故患者可以正常肛門排氣、排便,體檢發(fā)現(xiàn)胃振水音。

3、引起胃癱的原因

胃大部切除術后發(fā)生胃癱綜合征的機制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由于胃大部手術切除了遠端胃、幽門,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壞,整個消化道內環(huán)境改變、紊亂,導致胃蠕動節(jié)律失常、胃動過速,減弱了殘胃的收縮,喪失了對食糜的研磨功能。術后殘胃和遠端空腸的正常運動功能受到影響,空腸麻痹或痙攣使食糜傳遞阻力增加,干擾了殘胃及小腸對內容物的清掃運動,致使胃排空失調。

手術中迷走神經(jīng)切斷或損傷影響胃張力的恢復,增加了胃排空延遲的發(fā)生率,降低了胃的儲存和機械消化食物的能力。

麻醉影響。麻醉可能導致過多空氣或氧氣吸入胃內,使胃過渡膨脹,胃壁肌肉麻痹,且術后殘存麻醉藥物有直接抑制作用。

患者精神因素。心理承受能力較差者術前精神處于極度緊張狀態(tài),應激反應引起的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手術前后情緒緊張、恐懼、焦慮、抑郁等,均可能影響胃腸道功能,導致胃排空障礙。

手術時間過長,臟器暴露過久,胃壁組織挫傷,縫合線反應等均可引起胃壁及腹膜炎癥、水腫、粘連等,從而影響胃動力。

術前營養(yǎng)不良的病人的胃癱的發(fā)生率比較高,營養(yǎng)較差,如貧血、低蛋白血癥,術后胃壁及吻合口水腫較多見。糖尿病是引起胃癱的基礎疾病之一,這主要是糖尿病可致供應內臟的植物神經(jīng)病變及自主神經(jīng)病變,使胃張力減退、運動減弱。

患者術后早期進食不當。食物中脂肪含量過高引起胃腸激素紊亂都可引起術后胃癱。

4、胃癱的治療

胃癱屬于功能性病變,而不是機械性梗阻,一旦確診主要采用非手術治療。家屬可配合醫(yī)生做好以下幾點。

心理治療。鼓勵患者配合治療,由于患者惡心、嘔吐明顯,時有頑固性呃逆,長期不能進食,需大量補液,多有焦慮、害怕消極悲觀情緒,應耐心向患者解釋,消除其緊張心情和恐懼心理,另外,由于胃癱發(fā)生后住院時間延長,醫(yī)療費用增加,長期留置胃管造成的不適各種檢查帶來的痛苦,這些都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應進行心理治療,使其消除顧慮及緊張情緒,主動配合治療。

保持病室安靜、清潔和舒適,關心、安慰和體諒病人,使其身心處于舒適狀態(tài),減少或消除對疾病的顧慮;讓病人通過聽音樂、看電視來放松,減少嘔吐發(fā)生的機會。

禁食、持續(xù)胃腸減壓,溫生理鹽水洗胃,以消除吻合口水腫及胃痙攣。

可用氧氯普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小劑量紅霉素等促胃動力藥物,但由于受禁食的限制,使用不太方便。

5、飲食護理

循序漸進的飲食計劃對胃癱綜合征病人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以少食多餐、流質為主的原則??梢韵葟?0ml起逐漸增加至全量流質,增加幅度以保持病人無不適為原則,流質以不加糖的米湯和菜湯為主,全量流質進食3~5天后改為半流質,餐后取坐位或半臥位,促進胃排空。

胃癱患者多于3-5周內恢復,亦有報道70余天恢復。 患者胃動力的恢復常常突然發(fā)生,于1-2天內胃引流量明顯減少,腹脹、惡心等癥狀很快緩解,即可拔除胃管,逐漸恢復飲食。

6、胃痛注意事項

1.如果是突然發(fā)作的劇烈腹痛,并且伴隨刀割樣的疼痛,疼痛朝肋部或背部放射,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以免把急性胰腺炎當胃痛誤診。

2.治療胃痛期間要保持良好的飲食起居習慣,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油膩食物。

3.如果胃痛發(fā)作時,身邊沒有艾條,艾炷,不妨讓患者趴著,在其背部到太陽穴附近,找到一個壓痛點,用拇指一下下的往下按壓,堅持按壓2-3分鐘,疼痛能慢慢止住。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