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健康養(yǎng)生 > 便秘、宿便傻傻分不清,究竟誤會有多深?[圖]

便秘、宿便傻傻分不清,究竟誤會有多深?[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4 10:54 便秘、宿便分不清清宿便

其實,小編也嚇了一跳。但林女士表示這是為了“清宿便”。

便秘、宿便傻傻分不清,究竟誤會有多深?(1)

 

1、宿便是隔夜的糞便嗎

1 腸道里本沒有“宿便”,講的人多了,也就造出來了

小編查了一下,胡兵老師講得很詳細,現(xiàn)整理如下(以下來自華西醫(yī)院消化內(nèi)鏡中心胡兵教授公眾號文章)[1]:“

從醫(yī)學的角度而言,并無“宿便”這一概念?!八薇恪痹谌魏握?guī)的醫(yī)學教科書上都沒有這個詞,更沒有相關定義。

關于宿便,最聳人聽聞的說法就是正常人體含有3~6KG宿便,肥胖便秘者體內(nèi)有7~11KG宿便,這個說法很是有問題。首先不說人體每天能吃進去的東西,就算全都不吸收,也不大可能有6KG之多。更要命的是,6KG的糞便是好大一坨,堆在腸子里,會導致腸壁的壓力感受器向大腦報告需要排便,產(chǎn)生便意。除非你憋著,否則這些糞便也基本都排出去了。

便秘的患者,因為糞便在結腸停留的時間較長,糞便的水分更少,直觀感覺上糞便的量相對較少。另外,因為糞便干硬,排便的時候費時費力,身心俱疲而已,并不大可能積存更多的糞便?!?

2、腸道怎么變黑了呢

這是結腸黑變病(melanosis coli,MC),即結腸黏膜固有層內(nèi)巨噬細胞含有脂褐素的一種黏膜色素沉著性病變[2]。

Billiarrd在1825年首先描述了結腸黏膜的黑色素沉著現(xiàn)象。1857年,Virchon將其命名為黑變病,并一直沿用至今[3]。

3、MC 內(nèi)鏡診斷標準

大腸黏膜光滑,黏膜內(nèi)見褐色或黑色顆粒狀色素沉著,黏膜呈淺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其間可見乳白色線狀、條索狀或網(wǎng)狀黏膜,整個腸黏膜面呈虎皮樣、龜背樣或網(wǎng)狀條索樣或類似檳榔切面的外觀。病變累及一個或幾個腸段,甚至全結腸或全大腸[2]。

對于MC的病因和發(fā)病機理國內(nèi)外做了大量研究,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慢性便秘和長期服用蒽醌類瀉劑是其主要原因[4,5,6]。(而市場上的“通腸清便茶”大部分就屬于這一類,成分包括大黃、番瀉葉、蘆薈等。)

蒽醌類瀉劑及滯留糞便殘渣等多種因素誘導細胞凋亡,使結腸上皮細胞受損,凋亡細胞(凋亡小體)和組織碎片被增多的固有層巨噬細胞吞噬,在巨噬細胞的溶酶體內(nèi)轉(zhuǎn)化為脂褐素或其他色素,這些含有色素的巨噬細胞在固有層內(nèi)不斷聚集,最后形成典型的MC。

MC曾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的大腸疾病,張捷[7]等統(tǒng)計我國自1983年至1999年18位作者報道的MC病例,僅261例。但近幾年來文獻報道的MC病例明顯增加,MC已逐漸跨入常見病的行列。

在我國MC病例近10余年來的明顯增加,可能與腸鏡技術的普及、內(nèi)鏡醫(yī)師對MC認識水平的提高、我國人口老齡化以及便秘患者的增加有關[2]。

但由于“通腸清便茶”引起的MC相關報道也不少……

雖然經(jīng)過治療變黑的腸道還能恢復原本的“粉嫩”,但也不能輕視!

長期服用瀉藥,腸道會產(chǎn)生對瀉劑的依賴性,不僅無助于便秘的改善,還會導致結腸運動功能紊亂,最終使患者不能自行排便,而依賴瀉藥來維持排便功能,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最后嘮叨一句,健康的飲食結合運動才能有“通暢”的腸道,如果調(diào)整生活方式后仍無法改善,應該及時就醫(yī)尋求專業(yè)幫助,不可濫用瀉藥!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