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由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科學家組成的聯(lián)合研究團隊,通過線粒體—細胞核協(xié)同演化研究,定位了新的長壽基因。該研究對于延長動物(包括人)的壽命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成果日前發(fā)表于《自然—衰老》。那家族長壽基因會遺傳嗎?具體如下!
本文目錄
1、家族長壽基因會遺傳嗎?
2、壽命長短與什么有關?
3、長壽基因有哪些?
父母的壽命長短會遺傳下一代。
壽命的長短主要遺傳自母親,有些研究表明如果母親長壽,子女長壽的可能性比較大;但如果父親長壽,子女則未必長壽。通常在人們40歲以前,遺傳對壽命的影響約占15-25%。到了40歲以后,遺傳的作用開始越來越凸顯,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遺傳因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
壽命的長短跟個人的生活習慣以及是否有疾病有關。另外,生活習慣因素還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年輕時愛不愛惜身體,對壽命的影響是很大的?,F(xiàn)在人們的夜間活動越越多,睡得也越越晚,這對健康非常不利。早早睡覺,并保證6—8小時的睡眠是非常必要的。有些人會在睡前選擇慢跑等運動以促進睡眠,但事實上,人們睡前需要的是至少90分鐘的精神放松。除了以上一些秘訣外,經(jīng)常開懷大笑有助于減輕壓力,可以增加大約7年的壽命。
作為人體細胞內的重要成員,線粒體主要負責細胞的能量供應。其功能的衰退與衰老,同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代謝性疾病以及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發(fā)生緊密相關。近年來,通過優(yōu)化線粒體功能延長壽命的研究引起廣泛關注。
“根據(jù)內共生理論,線粒體源自一種古老的α-變形菌——這種細菌被一個原始的真核細胞吞噬,但并未被消化,而是與宿主細胞形成共生關系。”論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學博士生陶妹解釋,“所以,線粒體內部至今仍然保存著屬于自己的DNA。但同時,線粒體也受到細胞核內DNA的調控,使得線粒體與細胞核之間建立了相互交流和協(xié)作的穩(wěn)定關系——共同演化,即發(fā)生著協(xié)同演化。”
“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線粒體本身,較少關注與線粒體長期共同演化的細胞核。”論文通訊作者、浙江大學研究員沈星星介紹,“我們從線粒體與細胞核協(xié)同演化的視角出發(fā),結合演化生物學、功能基因組學等多個交叉學科,系統(tǒng)性地對‘遠程’操控線粒體演化的核基因進行了挖掘。”
研究確認了75個與線粒體基因展現(xiàn)出顯著協(xié)同演化的核基因。根據(jù)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研究團隊挑選其中4個基因(CG13220、CG11837、Nop60B和CG11788)在果蠅體內進行基因活性降低的實驗。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這4個基因的活性降低均導致線粒體形態(tài)的異常。“其中CG11837基因不僅影響線粒體形態(tài),其活力還與動物的壽命長短存在顯著正相關性。這促使我們思考:改變CG11837基因的活力,是否會影響動物的壽命?”沈星星表示。
研究人員首先在動物中進行基因敲降實驗。結果顯示,在所有研究的6種不同動物中,降低該基因的活力均顯著縮短動物的壽命,幅度在25%至59%之間。隨后,研究人員又在果蠅和線蟲中進行該基因的過表達實驗。結果顯示,上述兩種動物的壽命均顯著延長,延長幅度達到12%至35%。而對人類離體細胞的實驗研究則發(fā)現(xiàn),激活該基因,能夠顯著提升抗衰老能力,效果提升30%。
“該基因在動物中具有廣泛而顯著的長壽效應,初步證實它在抗衰老能力方面的潛力。”沈星星說,“我們有望通過干擾該基因,縮短農(nóng)業(yè)害蟲和病原蟲媒的壽命,同時探討基于該基因的藥物和治療方法,為延長人類健康壽命和提高生活質量提供新的可能。”
總結:百歲老人的長壽原因中遺傳占了70%,也就是說,所以不是一定靠遺傳,還有外在因素。
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日益增強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正常的膳食途徑已不能滿足對蛋白質量的需求,人們通過對含有蛋白質的動物性食物或植物性食物進行加工,提取出高純度的蛋白質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