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艾滋病能活多久 治療艾滋病用什么偏方

艾滋病能活多久 治療艾滋病用什么偏方

大眾健康網(wǎng) 2023-11-29 22:04 艾滋病活多久怎么治療

眾所周知,當感染艾滋病之后HIV每天都摧毀大量的免疫細胞,而骨髓則通過加速生成新的細胞來加以補償,但是,新細胞的補充速度總是趕不上細胞損失的速度。在正常人體內(nèi),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約有800至1000個免疫細胞,而感染者體內(nèi),每立方毫米血液的免疫細胞則以每年50-70個的速度逐漸下降,當免疫細胞減少到在一立方毫米血液中只有200個左右時,下降速度就會加快。那艾滋病能活多久?具體知識介紹如下!

本文目錄

1、艾滋病能活多久?

2、治療艾滋病用什么偏方?

3、艾滋病血液檢測結(jié)果怎么看?

艾滋病能活多久?

感染者的無癥狀期持續(xù)的時間可長可短,少則為2年,多的可達20年,其長短與感染途徑密切相關(guān),一般情況下,經(jīng)血感染者(主要為非法采血與共用注射器)為4-5年,性交感染一般為11-13年,如果一個感染者的無癥狀期能達到13年,就可以被稱為長期生存者了。

當感染者體內(nèi)的免疫細胞已無法與HIV抗衡時,就標志著進入HIV感染的最后階段,稱有癥狀期,這時,感染者被叫作艾滋病(AIDS)患者,他們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時根本不會對人的生命產(chǎn)生威脅的普通傳染病如肺炎等,一旦進入AIDS的肌體就會無法控制,人一般在6至24月內(nèi)死亡。

治療艾滋病用什么偏方?

1、熱擾營血型

此類艾滋病人多因腎陰不足、虛火燥熱、熱犯營血、迫血妄行而致病。其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是有高熱、斑疹、吐血、咯血、出鼻血、尿血、便血,甚至有神昏譫語、抽搐、癡呆、癲癇或麻木不仁等癥狀。

治療此癥應(yīng)以泄熱解毒、清營涼血為主,并輔以息風開竅,可選用清營湯或羚角鉤藤湯或服用中成藥紫雪丹或至寶丹等。

清營湯的常用方藥:水牛角10克,黃連3克,玄參、生地、麥冬、丹參、銀花、連翹各15克,竹葉5克。此藥每日一劑,可分兩次服用。

羚角鉤藤湯的常用方藥:羚角2克(或山羊角10克),生地、白芍、茯神各15克,川貝母、桑葉、甘草各5克,竹茹、鉤藤、菊花各10克。此藥每日煎一劑,分兩次服用。

2、肺腎陰虛型

此類艾滋病人多因腎精虧損、腎陰不足、虛火煩熱、暗灼肺津而致病。其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是長期低熱、困倦乏力、咽喉疼痛、口舌干燥、痰中帶血、消瘦、自汗、脈象虛數(shù)等。

治療此癥應(yīng)以滋腎養(yǎng)肺為主??砂阎氐攸S湯與沙參麥冬湯合用,方藥可隨癥加減。每日煎一劑,取汁,分兩次口服。

知柏地黃湯的常用方藥:熟地20克,山萸肉、山藥、澤瀉、茯苓、丹皮、黃柏各10克,知母15克。

沙參麥冬湯的常用方藥:玉竹、麥冬、扁豆、沙參各10克,桑葉6克,生甘草3克,天花粉15克。

3、脾虛血虧型

此類艾滋病人多因腎精虧,精病累氣,氣病及血,進而導(dǎo)致脾虛所致。其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是氣短乏力、惡心、納差、腹瀉、心悸、消瘦、頭暈?zāi)垦?、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弱等。

治療此癥應(yīng)以補中養(yǎng)血為主,可把補中益氣湯與歸脾湯合用,方藥可隨癥加減。每日煎一劑,取汁,分兩次口服。

補中益氣湯的常用方藥:黃芪15克,黨參、白術(shù)、當歸各10克,桂皮6克,炙甘草5克,柴胡、升麻各3克。

歸脾湯的常用方藥:龍眼肉、酸棗仁、茯苓、當歸、遠志各10克,白術(shù)9克,炙甘草5克,黃芪、黨參各12克,木香5克,生姜3片,大棗3枚。

艾滋病血液檢測結(jié)果怎么看?

艾滋病血液檢測主要包括HIV抗體檢測、HIV核酸定性和定量檢測、 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HIV耐藥檢測等。抗體檢測是HIV感染診斷的金標準, HIV核酸檢測 (定性和定量) 也用于HIV感染診斷。

HIV核酸定量 (病毒載量) 和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是判斷疾病進展、 臨床用藥、 療效和預(yù)后的兩項重要指標; HIV耐藥檢測可為 HAART方案的選擇和更換提供指導(dǎo)。

艾滋病抗體的檢測需要在高危行為后2-4周之后進行,在2周左右血液中可檢出HIV-RNA和p24抗原,也可為HIV感染的補充試驗,用于急性期、窗口期診斷、 晚期患者診斷、HIV感染診斷和小于18月齡的嬰幼兒HIV感染診斷。

總結(jié):朋友們對疾病的預(yù)防和控制要加大力度了,這也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出現(xiàn)艾滋病的情況也是得多注意保養(yǎng)的。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xué)
  • 美容
  • 心理
  • 人群